我從開始第一筆實盤交易之后,就從來沒有看過30分鐘以下的圖。我剛進門的時候一個朋友自己創(chuàng)立了一個炒短線的方法,不過不到一年后,10萬就沒有了。這更加確信自己不看短周期的圖了。雜音太多。無論形態(tài)趨勢都不能很好的把握。很多朋友開發(fā)了不少交易系統(tǒng),以15分鐘為交易主圖,我常常是一看到15分鐘,就馬上扔掉那套交易系統(tǒng),不感興趣。
這幾天,有一位從事金融行業(yè)也有些時日的朋友告訴了我一個事實,在他們期貨公司開戶不下幾千個,能打平手的大約不到200個,穩(wěn)定盈利的不到50個,觀察了他們的交易記錄,都是以中線交易為主。還說了一句,他們大多都是看日線圖交易的。
道氏,趨勢
我一直很懷疑那些不斷的在15分鐘圖上畫線的朋友是否看過《股市陰晴表》,《道氏理論》,《股市趨勢技術(shù)分析》這幾本書。曾經(jīng)有一位朋友跟我說,“道氏是個理論,不單針對股市。而均線和來自于均線的趨勢指標(biāo)包括趨勢線畫法等是趨勢理論再股市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和方法”,可以看出,這位朋友居然說道氏理論與趨勢理論是兩碼事!我對這樣沒讀書的人很是覺得無奈。這相信也折射出很多人在運用道氏理論根本不得要領(lǐng)。
道氏中有那么一句話“日內(nèi)波動無法掌握”,要抓住的是“主要趨勢”,留意“次等趨勢”,忽略“小趨勢”,在《股市趨勢技術(shù)分析》一書中有說:
“小趨勢——它們是短暫(很少持續(xù)到三周,通常少于六天)的價格波動,從道氏理論的角度來看,其本身并沒有什么意義,但它們加起來構(gòu)成中等趨勢。通常(但并非總是如此),一個中等規(guī)模的價格運動(無論是次級趨勢還是其間的基本趨勢片段)由一串三個或更多的可分辨的小波浪組成。從這些日間波動中推出的結(jié)論經(jīng)常容易誤導(dǎo)投資者。小趨勢是上述三種趨勢中唯一能被“操縱”的趨勢(雖然“即便在當(dāng)前的市場條件下它們也可能被任意操縱”的觀點是值得懷疑的)?;沮厔菖c次級趨勢不可能被操縱,就連美國財政部都沒有操縱它們的資金實力?!?/span>
看了這么一段話,我是十分懷疑15分鐘如何判斷大勢?
從道氏理論成立到現(xiàn)在,每一個所謂的趨勢都是建立在日圖上的,我們再好好翻一下當(dāng)時他們寫的書,便可以更清晰明了了。什么是趨勢,趨勢一天形成的嗎?是幾個小時就能形成的嗎?
早年做過期貨的朋友都知道,在一天內(nèi)急升急降的行情不少,在一個小時內(nèi)來回幾十塊,問題是,這樣的行情如何把握?我真是希望自己是神仙,能把價格控制好。不過我想lesson(李森)就是這樣把巴林銀行送走的。
有很多朋友一直在抱怨,說現(xiàn)在假突破與真突破不好辨認(rèn)了,我一問,他說在一小時圖里,一個上升通道,說破了吧,掉了十幾點又往回跑了。我常常是笑笑而過。
或者說,我還遇到更可笑的,那朋友說,“我從來沒看過日線圖以上的,今天你說了,才看一下”。我聽了是十分驚訝的。
有位朋友談到了,他在15分鐘內(nèi)用波浪判斷形態(tài)及趨勢。波浪理論的來源,或者說學(xué)習(xí)波浪理論的第一步要了解的就是道氏理論。為什么呢?“道氏理論”首開技術(shù)分析的先河,第一個提出“趨勢”的概念。而波浪理論就是為了給這趨勢定個模式。這樣一來,涉及了趨勢就涉及了時間,趨勢不可能一天形成。
很感謝一些朋友通過EWI(艾略特波浪國際公司)翻譯出一些好的文章,其中有不少運用波浪理論的案例,很奇怪的是,都是在日圖上進行操作的。這懂道氏的就不難理解,不過不懂道氏的就難說。15分鐘判斷趨勢,我暫時還沒發(fā)現(xiàn)那位高手可以做的很好。不過一次兩次還是可以的,據(jù)說短線的都過的不好。被稱為“最偉大的短線交易員”查理-D不是那么好學(xué)的。
一天一根蠟燭
我估計很多朋友都比較懶讀書,或者讀的不細(xì)。我也有理由懷疑很多朋友根本沒讀過日本蠟燭圖這本書。蠟燭圖的來歷大家都知道是在小日本18世紀(jì)的本間宗久發(fā)明的,也有酒田戰(zhàn)法的說法。原來這蠟燭是給本間宗久用來記錄大米走勢。我們可以分析一下,在那個時候,我們會把蠟燭精確到小時嗎?注意了,那個時候交易的人數(shù)絕對不會有上萬個,據(jù)書中說明,大約有1300人或以上,這樣少的,波動不會很大,或者說大的波動不會很多。而且,我可以肯定絕對沒有人一天畫幾十根蠟燭的。
那么,很明顯的是,一天一根蠟燭。我希望你能聽明白這話,因為這話十分重要,更確切的說,我交易了幾年了,也只是才明白過來。一天只有一根蠟燭啊。當(dāng)我們在追逐基本面,產(chǎn)業(yè)數(shù)據(jù)等等的時候,是否覺得自己有點迷糊呢?正如書中所說,所有蠟燭應(yīng)該使用在日圖上。
蠟燭一天只有一根,我們緣何每天做交易呢?
如果蠟燭是基于人性判斷,或者更廣泛的說,技術(shù)分析是基于人性的判斷,如果能更好的捉住人的心理呢?我們都來做格林斯潘那樣,說一句“非理性繁榮”?都不是。那么,最好的辦法是捉住那長期的傾向,而那才是趨勢。
短線,中線還是長線?
我在早期,短線是指日內(nèi)短線,中線就是三五天左右,長線就是一個月左右。后來再次調(diào)整,短線為三五天左右,中線一個星期到一個月左右,長線一個月以上。再到后來。我把短線稱之為我能賺100點到500點間的行情,中線為500點以上1000點以下的行情,長線則為1000點以上。我這樣劃分是有原因的。如果在一波行情中我賺不夠100點,那不是行情,也不是趨勢,是盤整,或者說我應(yīng)該在休息。沒有方向,干嘛這么費勁每天交易呢?
是上漲還是下跌?看清楚了,如果看不清楚,那不能也不應(yīng)該交易。依照我的劃分,一年只應(yīng)該交易幾次中線就夠我們賺的了。至于短線,每天波動都有100點到200點,那是閑了悶了才操作的行情。長線暫時還不敢說,因為自己倉位不夠大,未必能承受大的虧損,因此也就只能說在期市上我不是巴非特。
以后我會更加的向索羅斯學(xué)習(xí)的,因為很多人說他是短線交易,實情是,看92年阻擊英鎊,英鎊下了6000點,耗時半年。我們相信他在半年里可能早就出貨了,但唯一無人疑義的是,他絕對不會在幾天內(nèi)出貨。他的短線才是真正的短線,雖說他的是大鱷的短線,我們是小蝦級別的短線。
當(dāng)有一天我們小心謹(jǐn)慎的下單時,發(fā)現(xiàn)自己原來只是追求日內(nèi)波動,那么最好不要談趨勢。沒錯,那是波動,不是趨勢。趨勢出來了,才選擇做短線還是中線什么的。這才是操作,你才能被稱為期市作手。
而事實是,我們許多人都在尋求這樣一種波動,每天都弄得焦頭爛耳的,最后失???還是成功?一筆失敗的交易可以虧了全部。雖然,波動是造就趨勢的開始,可問題就在于,我們是跟隨而非造就趨勢。
做交易時間長的朋友就明白,行情一天跑幾十上百甚至上千點(每個品種不一樣),不是升就是跌,很少會出現(xiàn)毛刺,事實上毛刺的機會是有,但我們好好翻看圖表就明白,毛刺不常在。那么,在這樣的日內(nèi)波動中,只要看對一次,你就是勝利者。注意,那是短線。我們可以成為超級短線,但短期利潤不是最終追求。正如我所說,短線是閑了沒事做的時候做的。我們看看每天的蠟燭,即便是每天操作一單,我不知道大家的系統(tǒng)獲勝概率如何,但我相信,這不會比投擲硬幣高多少。而這樣說吧,這就是短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