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1 交易亦然,從獨自彷徨在路上,到“逝者如斯,不舍晝夜”,再到「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論語講,知者不惑,四十而不惑! 華爾街諺語:一個成功的交易者,是需要10年的學習歷程的。 這個行業(yè)60%的人會在半年里就消失,錢和信心被消滅,還有35%在本年內不會盈利,5%盈利的能堅持5年的不到1%。做到私募的就更少,歷經10年大約可以出師了。真正出道也要40歲了,在美國金融業(yè)私募經理的初始年齡為42歲。再打拼個10年就可以退休了。 2 穩(wěn)定操盤手的定義是什么? 頂尖交易員的主要特質可以濃縮為兩個字:獲利。獲利越大,交易員越優(yōu)秀,就是這么簡單。沒有所謂不能賺大錢的偉大交易員。 西蒙斯的基金收5%的資產管理費+44%的投資收益分成。對沖基金的管理費通常在1%左右,而提成是20%。西蒙斯可以說是達到了極大多操盤手一輩子都無法企及的高度,是需要仰望的存在。 《趨勢跟蹤-頂尖交易大師的操盤獲利策略》這本書講的,在我看來,不是術,而是道。道的層面是對未來不確定性的處理,適用于交易,也適用于生活。術的層面是,解決5個問題:什么時候入場,什么時候出場,入多少,對了怎么辦,錯了怎么處理。要知道,交易是需要理性的,是反直覺和反人性的。因此,你需要數(shù)據和時間來告訴你交易系統(tǒng)有沒效! 當你形成一個有效的系統(tǒng)之后,你可能會碰上以下問題。 3 技術分析者 在過去幾十年里,技術分析是否有效的問題一直是爭論的主題,過去的價格能不能預示未來的表現(xiàn)呢? 馬爾可夫鏈,因安德烈·馬爾可夫得名,是指數(shù)學中具有馬爾可夫性質的離散事件隨機過程。該過程中,在給定當前知識或信息的情況下,過去(即當前以前的歷史狀態(tài))對于預測將來(即當前以后的未來狀態(tài))是無關的。 有個投資人叫許哲,他通過大量的數(shù)據做假設實驗后發(fā)現(xiàn),過去的價格對未來沒有任何一絲影響。這讓他對技術分析產生了動搖,因為技術分析的前提假設就是告訴你過去的價格對未來具有指導意義。 4 基本面分析者 艾迪·塞柯塔講過一個笑話:一天晚上,我和一位基本面分析者一起用餐時不小心碰掉了一把餐刀,他只是看著刀在空中旋轉,直到刀尖扎進鞋子里。我問他,為什么不移開你的腳。他回答,我在等著它反彈回來。 凱恩斯稱,市場保持非理性狀態(tài)的時間可能比你保持不破產的時間更長。 在提到收斂性交易的時候,西蒙斯表示,收斂性交易的問題是,你沒有時間尺度。你說最終都會收斂。好的,那何時是最終呢? 此外,替人理財?shù)臅r候,就算你很有耐心,投資人也不一定有。 本杰明·格雷厄姆是個博學多才的角色,希臘語和拉丁語很流利,在哥倫比亞讀書時不管是物理、數(shù)學、音樂還是古典文學,他都能排在前三名。畢業(yè)時被邀請留校擔任教師,但為了賺錢,格雷厄姆去了華爾街。 投資時,他非常注重企業(yè)的財務數(shù)據,但是,他有著常人沒有的警惕意識——過去的數(shù)據并不能對未來發(fā)展提供保證,只是建議罷了。 即是說,他意識到過去有效的經驗可能會在未來或當下失效。事實上,由于參與人數(shù)太多,導致部分市場消失的情況屢見不鮮。比方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美國國債套利賺錢很快,但發(fā)現(xiàn)的人多之后,利潤就變得極小了,這個市場也可以說是消失了,因為大家賺不到錢。 5 重點來了!??! 那么,什么人才能夠在這個市場里賺到錢呢? 首先,能把市場長期當成取款機的人,都是獨立思考者。但是,他們也意識到,只要是獨立思考者,就會有犯錯的時候。因為,他們也是人,會感性,會有偏見。 其次,他們會將犯錯納入交易系統(tǒng)里,將錯誤的反應策略融入交易當中。即是說,他們知道系統(tǒng)的有效性,但也知道系統(tǒng)的缺陷。因此,他們有所為,有所不為。 第三,自律,使用機械式交易方式。雖然,重復有效的交易非??菰?,但是,他們的目標是賺錢,與刺激、樂趣這些無關。 第四,保持學習。今天的市場與過去的市場沒有什么不同,因為它始終在變化。 第五,投資行為保守。未來充滿未知,行事常思退一步,留幾手。 第六,善于破壞既成的觀念。成也蕭何敗蕭何,今天因為這個方法成功,明天可能也會因同一個方法而失敗。芒格認為,哪年你沒有破壞一個你最愛的觀念,那么你這年就白過了。 樂觀一點,大成若缺,其用不弊。交易很難,但如果你能堅守原則,也很容易。 責任編輯:七禾編輯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凡是注明“來源:七禾網”的文章均為七禾網 yfjjl6v.cn版權所有,相關網站或媒體若要轉載須經七禾網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處。若本網站相關內容涉及到其他媒體或公司的版權,請聯(lián)系0571-88212938,我們將及時調整或刪除。
七禾研究中心負責人:翁建平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負責人:相升澳
電話: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產業(yè)中心負責人:洪周璐
電話:15179330356
七禾財富管理中心
電話:13732204374(微信同號)
電話:18657157586(微信同號)
![]() 七禾網 | ![]() 沈良宏觀 | ![]() 七禾調研 | ![]() 價值投資君 | ![]() 七禾網APP安卓&鴻蒙 | ![]() 七禾網APP蘋果 | ![]() 七禾網投顧平臺 | ![]() 傅海棠自媒體 | ![]() 沈良自媒體 |
? 七禾網 浙ICP備09012462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10119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浙B2-20110481]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浙字第056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