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國家;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那么,控制了鐵礦石呢? 5月12日,一則低調的消息悄然上線:寶鋼股份與澳大利亞力拓集團完成首單利用區(qū)塊鏈技術實現的人民幣跨境結算,金額為1億元人民幣。為什么說“悄然”,因為除了圈內媒體,主流媒體很少報道,或者輕描淡寫。并且,從長遠來說,鐵礦石人民幣結算尚不成為主流,目前影響不大。但是,此舉卻是意味深遠,聞者要么嘴角莞爾,要么彈冠相慶,籠罩在鋼鐵人心中的霧霾,似乎就要散去了。 現實真的會這樣嗎? 天下苦礦山久矣。 1. 歷史由來 我們常說的鐵礦石長協源于日本。在20世紀60年代之前,日本經濟高速增長,鋼鐵行業(yè)的崛起,而日本是一個缺乏鐵礦石資源的國家,進口需求量巨大。同時,澳大利亞在發(fā)現皮爾巴拉地區(qū)豐富鐵礦石,開始出口貿易。鐵礦石開采項目周期長,澳方缺乏資金,于是雙方談攏,日本出資開發(fā)礦山 ,澳大利亞將開采出的鐵礦石出口日本。雙方簽訂長期合作協議,合同長達15~20年。雙方常年合作后逐漸形成了成熟的交易規(guī)則,形成了“長協”定價機制。在該定價機制下形成的價格稱為年度基準價,由礦山與鋼企每年進行談判確定的下一年鐵礦石交易價格。20世紀70年代,歐洲借鑒日本經驗,與礦山簽訂長協。隨著全球鐵礦石需求增長,礦石出口國于1975年成立了鐵礦石輸出國組織(聽著是不是像歐佩克),增強了談判的力量,并將長協改為年度談判。 時間進入21世紀。中國的鋼鐵產量趕上了日本,后來甚至有碾壓之勢,生鐵產量達到全球60%。2003年中國已經是全球鐵礦石第一買家。于是從這時中國鋼企加入到世界鐵礦石長協的談判桌,并于2005年正式達成第一筆長協價。 在接下來的談判中,長協機制在2010年前后破裂,雙方又為了季度定價、指數定價爭論不休。 2. 歷年談判結果: 數據顯示,1991年至2003年,鐵礦石價格累計下跌近20%。但自從中國加入談判后,自2003年至2008年,國際鐵礦石的價格累計上漲337.5%,而且漲價的理由千奇百怪,什么經濟發(fā)展了、礦區(qū)發(fā)洪水了、海上颶風來了,這些都成為了漲價的理由。2003年還是32.79美元/噸,到2008年就超過了141.32美元/噸,整整6年的時間里,中國鋼企因鐵礦石價格上漲多支出約7000多億元,約是同期中國鋼鐵企業(yè)利潤總和的2倍,相當于當時澳大利亞GDP的10%。而中國從2010年到2020年的專項扶貧資金總額為7341億元,換句話說,漲價的錢夠中國扶貧11年了。以至于民間調侃,一個大國斗不過三家公司。 3. 信譽?信譽是不可能信譽的。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當遇到三個抱團有文化的大流氓,那是怕還是不怕? 09年中鋼協與三巨頭展開鐵礦石談判。礦山一開始就顯示出了嫻熟的手腕:一邊是推杯換盞得寸進尺,一邊是礦山對國內的鋼廠采取“懲罰”措施。回望08年金融危機,導致鋼材價格暴跌,國內鋼廠無法承受高昂的礦價紛紛違約。違約自然不是什么光榮行為,卻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到09年新的一輪鐵礦石談判的時候,鋼廠們受到了“違約的教訓”。礦山開始嚴控出貨:沒有違約的,發(fā)一船,違約不嚴重的,訂兩船發(fā)一船,違約嚴重的,一塊石頭也不給。于是就在國內鋼材需求旺盛,鋼廠卻買不到礦無法生產的“大背景”下,鋼廠們崩潰了,只要你肯賣,什么價我都要。至此,中鋼協的努力終于白費。 當你吃虧,它和你講信譽;當它吃虧,它和你講規(guī)則。又是裁判又是運動員,你拿什么贏。圍而不打,分而治之,都是我們老祖宗的智慧。到了現代,老外學了個遍,我們倒不會玩了。是我們變蠢了還是老外變精了?或者這里面還有別的什么問題?再往上,我不敢想象。 4. 鐵礦石定價,是個世界難題。 同樣是2010年,代表歐洲鋼鐵企業(yè)利益的歐洲鋼鐵工業(yè)聯盟就表態(tài),它已正式向歐盟委員會舉報國際鐵礦石 定價中存在的壟斷嫌疑。 我們來看一則舊聞: “歐洲鋼鐵工業(yè)聯盟31日發(fā)表聲明說,明顯的跡象表明,在國際鐵礦石大幅漲價、鐵礦石定價模式 以及對單個鋼企施壓的背后存在不法勾結行為,違反了歐盟反壟斷規(guī)定。 歐洲鋼鐵工業(yè) 聯盟負責人戈登·莫法特說,鐵礦石供應商要求提價80%甚至100%,這不符合鋼鐵市場的現狀,也不符合鐵礦石供求形勢,因此歐洲鋼鐵工業(yè)聯盟要求歐盟委員會仔細審查國際鐵礦石供應商之間是否存在不可告人的秘密。 歐洲鋼鐵工業(yè)聯盟還再次對礦業(yè) 巨頭力拓與必和必拓擬合并在澳大利亞的鐵礦石業(yè)務表示反對,認為這一交易將會進一步加劇國際鐵礦石供應的集中程度。歐盟委員會今年1月已對此展開了反壟斷調查。 當天,歐洲鋼鐵工業(yè)聯盟還與歐洲金屬工業(yè)聯絡組織聯合發(fā)表聲明,稱鐵礦石價格 暴漲將會損害歐洲經濟脆弱的復蘇勢頭。聲明說,鐵礦石是歐盟最重要產業(yè)鏈的基礎,如果因為不合理定價導致無法經濟有效地獲得鐵礦石,從而影響到歐洲鋼鐵生產,將會給整個產業(yè)鏈帶來嚴重后果,牽涉到數百萬人就業(yè)?!?/p> 由此看來,巨頭們對歐洲同胞也照樣下狠手啊。 原因 1. 表面原因: 產業(yè)集中度: 全球鐵礦石的主要供應商分別是澳洲的力拓(RioTinto)、必和必拓(BHP)以及巴西的淡水河谷(Vale),被合稱為“三大礦山”。三巨頭掌握了鐵礦石60%的供應量,產業(yè)集中度較高。而反觀國內,鋼鐵行業(yè)集中度一直較低。 金融巨頭滲透: 翻開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這三大礦山公司的股東構成,JP摩根、匯豐等國際、花旗、瑞銀集團、澳新銀行等赫然在列。巴西淡水河谷由巴西國有資本Valepar公司控制,其前10大股東中,有3名股東持有麥格勞-希爾的股份:分別是美國先鋒集團、道富公司、貝萊德機構信托公司。目前,有三大國際主流指數,使用最多的是普氏鐵礦石指數。普氏指數的編制機構普氏能源資訊,其母公司麥格勞-希爾的大股東之一“資本世界投資者”公司,持有花旗銀行的股份,而花旗銀行又是力拓和必和必拓的股東。用羅冰生的話來說“三大礦山公司都由金融資本控制,千方百計以追求當期最高利益為出發(fā)點,具有資本屬性的特征,不考慮企業(yè)長期利益。” 2. 深層原因: 成本: 力拓2008年啟動了“未來礦山”計劃,全面將礦山開采智能化,噸礦的單位開采成本降到40美元甚至更低。力拓的運營著世界最大的無人駕駛卡車與智能列車系統。由超過100輛巨型卡車、20多列智能火車、超過1700公里鐵路組成的運輸網絡,從礦山深處直達港口,全天24小時運轉,運輸成本下降15%-20%。而這一切,工人們只需要在1500公里以外的佩斯市喝著咖啡就能完成。 反觀國內,開采的成本一直在60美金甚至更高。開采方式和運輸方式,和力拓相比,滲透著一種“刀耕火種”的氣味。且不計較細致,但國內礦山品位低、成本高是不爭的事實。較高的成本,在面臨外礦競爭時,處于明顯的劣勢。2015年礦價下跌,三大礦山反而增產,國內礦山倒閉一大片。 工藝: 就國內的冶煉工藝,以及環(huán)保等壓力(特別是近年),高品位的礦更受歡迎。由此導致對外礦的強勁需求。 產業(yè)鏈地位: 對于工業(yè)品,產能過剩的資源除外,普遍來說上游的話語權比下游強。例如鐵礦,原油。鐵礦石礦山停挖成本很低,但鋼廠熄滅高爐,那眼一睜一閉,2000萬人民幣。根據經濟學原理,在虧損到平均成本之前,鋼廠寧愿虧本經營,也不愿停產。鋼廠“停不下來”的生產節(jié)奏,宛如一個死穴,被巨頭一擊必中。 體制:不談。 行業(yè)亂象:不談。 海運: 船運公司資源半數以上被三大礦掌握。買得到礦,還要能及時運出來的,才是贏家。 工具少: 鐵礦石掉期、普氏指數、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礦山可以拿出一堆組合工具,并且運作多年。國內可利用的工具卻很少,就算是出海運用上述境外金融衍生品工具,也會因為政策、決策機制等影響,收效甚微。 從業(yè)者: 全球大勢來看,已經形成科技服務金融,金融服務產業(yè)的趨勢。而在國內,三者還是處于相對割裂的局勢。境外由于資本市場起步較早,人才梯隊完整,境外的從業(yè)者不論是現貨商還是金融機構,對套期保值、期權定價等風險工具的應用駕輕就熟,“產”、“融”結合,充分發(fā)揮資本與產業(yè)優(yōu)勢。而國內的從業(yè)者無論從知識結構還是從業(yè)經驗上,都相對欠缺。從思維上,傳統現貨思維占據主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想象力”;相比國外,衍生品交易員都是金字塔尖的明珠,國內相關從業(yè)人員卻難尋好的職位,晉升的通道也不清晰,待遇水平較低,缺乏吸引力?,F狀是懂金融的人不愿干現貨,干現貨的人搞不懂金融,“產”、“融”分離現象普遍。 中國的反制 為解決鐵礦石定價被人扼住咽喉的痛楚,業(yè)內的先驅者們付出了卓絕的努力。 1. 海外并購:錢不能解決問題 海外并購,是大佬才能做的事情。中鋁就是個大佬,是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氧化鋁及原鋁運營商,是全球第三大氧化鋁生產商,實力不容小覷?!敦敻弧冯s志評選的“2016年全球企業(yè)500強”中,中鋁排名全球第262位,而力拓排名第296位,甚至落后中鋁。 2008年,從美國次貸危機開始,全球爆發(fā)金融危機。金融海嘯肆虐之際,力拓居然背上了387億美元債務。迫于壓力,力拓開始尋求資金支持,甚至愿意出讓股權。 機會來了。2009年年初,中國鋁業(yè) 公司扛著195億美元出山,準備抄底力拓。力拓自然喜笑顏開。經過談判,中鋁將向力拓注資195億美元,其中123億美元將用于參股力拓的鐵礦石、銅、鋁資產,72億美元就用于認購力拓發(fā)行的可轉換債權,如果交易完成,中鋁將持有力拓18%股份,并將向力拓董事會派出兩名董事。方案甚至得到了澳洲政府的支持:澳大利亞競爭和消費者委員會、德國政府、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等權威部門一路綠燈,在國內中鋁更是獲得國內四家銀行提供的210億美元貸款。 計劃似乎趕不上變化。隨著全球推出經濟刺激計劃(如我國的4萬億),鐵礦石價格開始攀升。國內螺紋鋼期貨上市,一路推高到5200元/噸,鐵礦石則超過了1000美金/噸。力拓股價升幅70%。力拓不再缺錢了,談判桌上開始傲慢起來。2009年6月4日,收購案被力拓董事會否決,預示著中國迄今數額最大的海外投資宣告失敗,雖然力拓向中鋁收下1.95億美元的分手費,悻悻而回。 2. 海外開礦:中信泰富:大佬的疼痛 要去海外開礦,當然也是大佬才能做的事情。而中信集團是什么級別的大佬,自然不用多講。 2006年,中信泰富以從Mineralogy公司全資購得西澳Sino-Iron和BalmoralIron兩個分別擁有10億噸磁鐵礦開采權的公司,合同金額17.5億美元,中國工藝和技術、中國設備和中國勞工,預期工程需要3年,首批礦產將于2009年初投產出礦。 剛開始,一切看起來都很美好。然后事情開始急轉直下。在項目的建設過程中,澳大利亞的人工成本、工程材料等都在上漲,澳方以不符合當地法律為由,禁止勤勞的中國人白天晚上周末節(jié)假日不停地干活;緊接著又以就業(yè)為由,迫使政府出面,勒令中方雇傭澳方工人,并且按照澳方的標準,為工人提供帶空調、洗衣機等的單間宿舍等。。。(西方國家一個機場可以建10年,一條馬路修三年,工人工資還忒高,不加班,工會還覺得資本家在剝削),項目總投資則不斷上漲,10年投資42億美元,12年投資78億美元,投資翻了數倍,投產不斷延期,截止2013年,總投入已超99億美元。2008年中信泰富董事會主席榮智健曾因外匯投資巨虧146.32億港元辭職。中信泰富為該項目分別于2014年、2015年進行了17.5億美元、17億美元的稅后減值撥備。2016年5月,中澳鐵礦項目6條生產線的最后一條才進入調試,2015年共出口1100萬濕噸鐵精礦,距離中澳鐵礦項目原計劃的2400萬噸/年少了一半多。2016年,中信集團的資源能源業(yè)務虧損68.99億元。公司高管稱,資源及能源業(yè)務虧損主要由于中澳鐵礦項目進行減值撥備所導致。澳洲礦業(yè)巨頭克萊夫?帕爾默甚至尋求收回開礦權,帕爾默稱,聲稱后者違反了2006年簽訂的特許使用費協議:“中信泰富作為中國的國有企業(yè),在投資澳大利亞之前向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作出承諾卻沒有兌現。”澳大利亞袋鼠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中信泰富又為此付出了數億美元資金和解。 2012年,中冶對澳洲蘭伯特角鐵礦項目等爛攤子買單,虧損近70億。 據統計,整個十一五期間,中企海外礦業(yè)并購的失敗率超過95%。 3. 抱團談判:寶鋼牽頭,飽受詬病 見一條民間評論: 原來是寶鋼代表中國鋼企定長協價格,結果每年漲個5%啊10%啊。 鋼協表示看不慣,后來寶鋼被弄煩了,讓鋼協去談,結果每年漲20%,30%。 4. 中鋼協談判:失敗告終 “羅冰生”這個名字,在中鋼協領頭和三大礦山鐵礦石談判之前,恐怕還并不是廣為人知。而當他在新聞發(fā)布會上無奈地說出“鋼鐵企業(yè)出于自身生產的需要,可與礦山約定臨時價格采購鐵礦石”的時候,也宣告了鐵礦石談判最終以失敗告終。2009年5月28日,雖然寶鋼作為中方代表仍在嘗試與三大礦山達成協議,但在各家鋼廠已經紛紛離開隊伍,各自與礦山協商。在實操中,鋼廠給與中鋼協的信任并不是無限的。中鋼協沒有談判的實戰(zhàn)經驗,大鋼鐵廠背靠部委無人管得住,“連老太太都知道”鐵礦石談判,給中鋼協巨大的輿論壓力。不能犯錯,不能嘗試,不敢突破。既有的底牌一旦被摸清楚,就和裸體上戰(zhàn)場無異。談判失敗,將成為統計學里的大概率事件。 反腐:社會主義的鐵拳:2009年8月,上海市檢察機關已經以涉嫌侵犯商業(yè)秘密罪,對澳大利亞力拓公司上海辦事處負責人胡士泰,員工劉才魁、葛民強、王勇4人作出批準逮捕決定。而在之前的說法,上述4人涉嫌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緊接著,萊鋼和首鋼各有一名負責鐵礦石進口業(yè)務的人員被捕?!按T鼠”被捕,群眾拍手稱快,但此舉是否能斬斷后來者權力授受的念頭,不得而知。 鐵礦石期貨:你有我有全都有 國內的三大商品交易所之一,大連商品交易所于2013年10月18日推出鐵礦石期貨。這是中國以及全世界第一款鐵礦石期貨,意欲和新加坡跌礦石掉期、普氏指數分庭抗禮。自此,中國人也有了自己的對沖工具。加上上交所之前推出的螺紋鋼期貨等金融衍生品,形成了完整的產業(yè)鏈。市場對鐵礦石期貨、螺紋鋼期貨等金融衍生品寄予厚望。不過,大商所鐵礦石期貨以人民幣結算,鐵礦石主流是以美元結算,導致該期貨在國際主流礦石商使用度不高。整體來看,大商所鐵礦石期貨產品影響力還有待提升。 5. 去產能:爭議不斷 2008年中國粗鋼產量5.4億噸左右,2019年,全國粗鋼產量超過9億噸。鋼鐵行業(yè)的產能過剩已經不是什么秘密。2015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去產能”作為供給側改革重點任務之一,開啟過剩產能行業(yè)“出清”之路。總體來說,自2016年以來的去產能效果有目共睹,但由此帶來的爭議亦不少,比如有人質疑真實數據,比如民間也有不少認為去產能失敗,推高礦價的聲音。在此不談。 6. 新技術:區(qū)塊鏈與數字貨幣 寶鋼之前一直有用人民幣和三大礦山結算,據不完全統計,自2014年起已經至少成交了3筆。而本次的新聞里可以看出,除了人民幣結算之外,還有“區(qū)塊鏈技術”字樣,寶武集團已經建設了自己的區(qū)塊鏈結束研究中心。區(qū)塊鏈作為一種新興技術,剛開始的動機只是一群混跡在社會邊緣的技術宅搗鼓的小游戲,后來經過比特幣的火爆行情搞得人盡皆知。區(qū)塊鏈的應用場景很多,比如做供應鏈金融,做產品質量追溯、做食品安全等,可眼下,離商用場景最近的區(qū)塊鏈應用,顯然就是數字貨幣。不妨來看一下,一些有意思的信息: A:央行在16年起就在“悄無聲息”做數字貨幣的研究。數字貨幣是否是個旁氏騙局,吃瓜群眾還沒看明白,中央機構卻已經上路了; B:區(qū)塊鏈在19年甚至得到了大BOSS的“代言”,可是讓相關板塊又火爆了一把各種炒家把相關概念都炒上了天;大BOSS親自代言某種技術,這簡直聞所未聞; C.20年伊始,央行密切約見支付寶、微信等大廠,策劃推行人民幣數字貨幣發(fā)行,也許在不就的將來,我們的人民幣就要大變樣了。 %1. 利用區(qū)塊鏈技術開展人民幣的跨境結算,交易可以繞開了以美元為主導的SWIFT系統。 有人說這是一盤大棋,有人說這是“降維打擊”。不過,有的時候,真是要佩服一下中央智囊團的智慧和決策者的勇氣。 4、 展望:區(qū)塊鏈、人民幣國際化、定價權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將區(qū)塊鏈應用于跨境結算,到底收不收歡迎?目前不得而知,但是就現階段的反饋來看,國際一些金融機構還是愿意嘗試。美國富國銀行高管就曾在2019年表示,利用區(qū)塊鏈進行跨境資金轉賬比SWIFT系統更為快捷、高效。也許,和千億美元級別的行業(yè)進口規(guī)模相比,寶武集團的試單,看起來還很小。但是其他鋼廠也在跟進,陜鋼的動作就很快。這也許意味著,鐵礦石的人民幣結算已經起了個好頭。未來十年內,人民幣趕超英鎊與日元成長為全球第三大國際貨幣,也許是一個現實的目標。 5、 操作建議: 盡管做了種種努力,礦山的強勢地位卻也在短期難以撼動。隨著全球疫情逐漸穩(wěn)定,需求逐漸釋放,巨頭們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可以漲價的機會。漲價的時候多礦石,跌價的時候空螺紋,將是一個中長期內有效放大利潤,規(guī)避風險的交易邏輯。 最后,再把文首的話補全: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國家;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貨幣,你就控制了整個世界。 ——亨利·基辛格 責任編輯:翁建平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凡是注明“來源:七禾網”的文章均為七禾網 yfjjl6v.cn版權所有,相關網站或媒體若要轉載須經七禾網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處。若本網站相關內容涉及到其他媒體或公司的版權,請聯系0571-88212938,我們將及時調整或刪除。
七禾研究中心負責人:翁建平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負責人:相升澳
電話: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產業(yè)中心負責人:洪周璐
電話:15179330356
七禾財富管理中心
電話:13732204374(微信同號)
電話:18657157586(微信同號)
![]() 七禾網 | ![]() 沈良宏觀 | ![]() 七禾調研 | ![]() 價值投資君 | ![]() 七禾網APP安卓&鴻蒙 | ![]() 七禾網APP蘋果 | ![]() 七禾網投顧平臺 | ![]() 傅海棠自媒體 | ![]() 沈良自媒體 |
? 七禾網 浙ICP備09012462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10119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浙B2-20110481]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浙字第056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