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時間比較緊張,所以我開盤前用發(fā)圖的方式給大家發(fā)了以下的內容: 1、A50昨晚反彈,中間一度被美股嚇的下跌,后面看美股收回,繼續(xù)反彈到1-2%左右,這里隱含了一個預期:昨天A股跌的不情不愿不干不凈,就是在預期晚上美股會大跌,所以提前反應,尤其是外資看到3大美股期貨全部趴在跌停板上,堅決流出; 2、某種意義上,就像疫情處理上我們領先其他國家一樣,在股市表現(xiàn)上,我們也出現(xiàn)了明顯的領先跡象; 3、以前A股是:外圍震蕩我們大跌,外圍大跌我們暴跌,外圍反彈我們震蕩,俗稱扶不起的阿斗,大家都恨得牙癢癢,看著美股每天新高。這一次終于風水輪流轉,輪到咱們了,這一次是A股震蕩外圍大跌(上周后半周),A股大跌外圍暴跌(昨日),A股反彈外圍震蕩(上周前半周); 4、為啥這么爭氣,因為中國是疫情的最初爆發(fā)地,且武漢模式被充分認可。還有一點,中美利差達到了220BP的新高,我們的降息幅度和速度肯定都比不上美國(市場預期美國3-4月還會降息100BP,中方怎么可能跟得上),雖然會對經濟形成壓力(相關系數(shù)-0.65),但是短期熱錢和避險資金會想辦法流入,問題僅僅是流入渠道受限而已; 5、《關于加強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正式由官媒發(fā)表,我們的降息周期開始啟動。這是前菜,用來解決銀行放貸意愿不強的其中一個原因:存款成本偏高; 6、日經225今天低開是因為跟隨美股,A股今天如果高開是因為我們領先美股。包括中概股也是昨天美股暴跌的時候,最為強勢的板塊之一; 7、有興趣的去看下:唯品會、拼多多、斗魚、虎牙、好未來、阿里、微博、京東,幾乎都是全面強于美股指數(shù),甚至近期都沒有明顯的累計跌幅?!拦梢苍隗w現(xiàn)出中國資產的強勢; 8、還有一個特點:他們都是互聯(lián)網型的2C公司,一方面反映了中國疫情的可控,一方面也是這一輪疫情的間接受益股。應該怎么去看待A股,他山之石是這么說的:互聯(lián)網為代表的新型生活新型經濟,是大家認可的長期方向。 當然,比較幸運的是,昨日A股出現(xiàn)了V型反轉,當然也和武漢的最近進展有一定聯(lián)系。不過當天(3月10日)開盤的第一分鐘,上證振幅1.52%,這也是非常罕見的,說明市場分歧已經非常大了?!撤N意義上說,上上周暴跌6%,上周反彈5%,這周一再度大跌3%,周二再反彈2%,而且?guī)缀趺恳惶於季S持著萬億的交易量,多空雙方已經徹底把最新數(shù)據(jù)、觀點和邏輯投擲到市場上,并催生累計近20萬億的交易量了。 從交易量的這一點來看,A股最恐慌的時候已經提前過去了。而且就我的身邊感受而言,許多投資者通過這一個月的走勢,真正意義上第一次認識了股市是有風險的,這不是一個壞事。 在做完A股是美股等其他市場領先指標的判斷后,我們看到,昨天美股出現(xiàn)了巨幅震蕩,但是最終還是大幅收漲(盤中大跌因為消息稱白宮尚未敲定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經濟措施,尾盤大漲因為消息稱特朗普提議年底前實行0%工資稅率)。——這里美股部分映射了近期A股的強勢。 包括眾多中概股的股價也是相對穩(wěn)定的,因疫情而利好的51Talk甚至都快漲出歷史新高了。 如果A股能維持目前的穩(wěn)定性(不一定要大漲),那么未來,我們甚至能看到外資資金的陸續(xù)回流,在疫情領先于全球得到控制的背景下,甚至有望成為全球經濟復蘇和政策釋放的先行者。 但是未來的行情會因此而一蹴而就么?這里不需要悲觀,但是也不能過度樂觀,我們傾向于認為是全年反復震蕩上行、波動增大的格局。 其實如果沒有新冠疫情的全球化擴散,某種意義上說,A股2-3月的行情會比較樂觀,甚至我們能看到指數(shù)逼近2019年的高位。那么在我們原有的框架里,3月10日武漢的疫情也得到了徹底控制,后面市場往往就開始轉跌了?!梢詤⒄?003年非典的演進路徑,因為疫情得到徹底控制,市場開始預期政策的力度放緩。 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目前的情況已經演變?yōu)椋阂咔樵谌驍U散,通縮魅影浮現(xiàn),導致美國也加入了零利率的隊列,推演框架出現(xiàn)了極大的變化。在目前這種情況下,已經變成了即使國內疫情得到徹底控制,但是寬松政策的利好出盡還要推后一段時間,這里就形成了一個時間差,市場的震蕩反復周期會變長。 3月底4月初還是一個風險點,只是風險的量級因為這里變了一卦,可能會變小了。——但我們還是要需要關注一季報的潛在風險和境外部分國家地區(qū)的失控可能性。 不悲觀但也不盲目樂觀,謹記A股的前瞻性,認知到行情會繼續(xù)偏向于結構化,主線還是流動性灌溉下的泛科技,低估值白馬股會階段性補漲;尤其是全球負利率的周期會比我們想象的要長,中國已經實質上成為全球需求復蘇以及政策釋放空間的潛在贏家,那么就把A股未來最重要的主線邏輯把握住了。 多少年了,A股終于有一次,走在了美股的前面。 最后附上2003年非典疫情過后A股走勢的歷史分析,供大家參考: 2003年5月09日,北京宣布醫(yī)務人員的非典感染比例已呈明顯下降趨勢; 2003年5月19日,北京非典新增病例首次降至個位數(shù); 2003年5月29日,北京非典首現(xiàn)零記錄; 2003年6月01日,衛(wèi)生部宣布北京市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揮部撤消; 2003年6月14日,世衛(wèi)組織解除對河北、內蒙古、山西、天津的旅游警告; 2003年6月15日,中國內地實現(xiàn)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既往疑似轉確診病例數(shù)均為零的“三零”紀錄; 2003年7月13日,全球非典患者人數(shù)、疑似病例人數(shù)均不再增長,本次非典過程基本結束。 ——但是與之對應的是,上證從6月份開始猛烈的回調,從1578點一路跌至11月的1307點。因為“除了狗屎和債券,現(xiàn)在什么都可以買?!?/p> 這是宋國青私下里對朋友說過的一句話,他被稱為通貨膨脹問題研究專家,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而中金許小年在2003年8月發(fā)布的《高速增長難以持續(xù)》中也明確提到:“我們認為當前中國經濟已經過熱”。 確實,在2003年下半年以后,通脹(CPI)開始大幅抬頭,即使由于非典的影響,但是GDP依然高高的站在9%以上,這還是由于非典這種黑天鵝事件從11%跌下來的。在大部分經濟學家眼里,這就是過熱。 但是事實上,是由于中國2001年加入WTO這個真正意義上改變中國國運的事件,使得所有人的常規(guī)邏輯和研究框架都出現(xiàn)了瑕疵——中國經濟后面一路“過熱”了4年,并推動GDP和CPI分別在2007年達到了14%與7%的歷史高位。 今天回頭看,這個通脹并不是過熱,而是經濟開始加速跑時,血液循環(huán)加速帶來的正常的體溫升高。而非典這一事件,打亂了經濟加速跑的節(jié)奏,但沒有終止?!仁挂徊糠中枨鬁罅税肽甑揭荒瓯l(fā),并推動CPI在2004年出現(xiàn)了一個小高峰。 如果沒有這次非典,GDP和CPI可能是這樣的: 理由也很簡單,因為非典疫情并沒有非常顯著地降低居民的消費需求,僅僅是臨時性地限制了需求在當期的體現(xiàn),在非典疫情消退后,部分累積的消費需求便出現(xiàn)了恢復性釋放,看數(shù)據(jù)特別明顯。 這是過熱和正常發(fā)熱的最大區(qū)別,也是最大的誤判,許小年在報告中提出“今年(2003年)上半年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達到31%,為10年來所未見”。但是事后看這是中國基建升級和出口產業(yè)鏈爆發(fā)元年,沒有這31%的投資增速,那就沒有后面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事了。 雖然有夏斌等人提出反對意見,但是,央行也誤判了,在8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將法定準備金率上調1%?!@在當時收回了1500億元基礎貨幣和對應的7000億M2。 股市是對此特別前瞻的,股市永遠是對流動性的邊際變化更為敏感,而非實際經濟增速。 早在6月初,當A股看到疫情徹底得到控制以后,就已經開始擔憂流動性是否要邊際性收緊。畢竟之前的預期還是,疫情越嚴重越有可能放水救經濟,再加上加入WTO后當時的外匯占款結算機制,使得商業(yè)銀行和央行一起在不斷地給市場投放流動性,疫情期間更是強化了這種預期。 開始有覺得情況不對的資金偷偷往后撤退,聲勢逐步擴大,最終8月份加準靴子落地,大家一起奪路而逃。 如果把上證綜指與10年國債收益率放在一起,你會啼笑皆非地發(fā)現(xiàn),不僅僅是2003年下半年,與股市長期(負)相關性最高的,其實一直都是市場利率——也就是流動性。 疫情對于行情走勢的影響,還比不上流動性預期的影響,這解釋了2003年下半年的回調,也和第一、第二個邏輯遙相呼應。 這才是2003年下半年股市回調的真實原因之一,還有一個是地產調控。 責任編輯:七禾編輯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凡是注明“來源:七禾網”的文章均為七禾網 yfjjl6v.cn版權所有,相關網站或媒體若要轉載須經七禾網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處。若本網站相關內容涉及到其他媒體或公司的版權,請聯(lián)系0571-88212938,我們將及時調整或刪除。
七禾研究中心負責人:翁建平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負責人:相升澳
電話: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產業(yè)中心負責人:洪周璐
電話:15179330356
七禾財富管理中心
電話:13732204374(微信同號)
電話:18657157586(微信同號)
![]() 七禾網 | ![]() 沈良宏觀 | ![]() 七禾調研 | ![]() 價值投資君 | ![]() 七禾網APP安卓&鴻蒙 | ![]() 七禾網APP蘋果 | ![]() 七禾網投顧平臺 | ![]() 傅海棠自媒體 | ![]() 沈良自媒體 |
? 七禾網 浙ICP備09012462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10119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浙B2-20110481]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浙字第056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