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中期協發(fā)布全國期貨市場交易者狀況調查報告(2021年度)。調查報告包括個人交易者和機構交易者兩部分,分別從個人交易者和機構交易者的基本情況、期貨交易資產配置、期貨交易行為、期貨市場的認識和交易者服務五個方面對期貨交易者“精準畫像”。 據悉,本次調查通過會員機構向已開戶的個人交易者、機構交易者(含產業(yè)交易者、金融機構交易者)發(fā)放問卷,共收到回復6034份,其中個人交易者5351份,機構交易者683份。調查旨在通過收集來自期貨交易者詳實有效的數據信息,為“精準監(jiān)管、精準保護、精準服務”提供決策基礎,為促進期貨行業(yè)管理和發(fā)展提供參考。 期貨日報記者梳理調查報告要點如下: 1.受調查的個人交易者中,男性交易者占比超過四分之三;近八成交易者接受過高等教育;近八成交易者稅后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上。受調查的機構交易者中,近七成為產業(yè)企業(yè);超八成為民營企業(yè)。 2.近五成個人交易者每日至少完成一次來回交易,更傾向于短線交易;近七成的機構交易者操作頻率高于1天,更傾向于中線或波段交易。 3.受調查的個人交易者和機構交易者均更青睞于交易農產品期貨、能源和化工期貨、金屬期貨等商品期貨品種,金融期貨被選擇的占比較小。此外,近九成的機構交易者關注期貨新品種上市。 4.超七成個人交易者和超八成機構交易者完全接受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理念,個人交易者和機構交易者均對近年發(fā)生的風險事件的關注度更高。 5.超六成的個人交易者表示具備一定的專業(yè)交易技能;同時超六成的個人交易者能夠較好識別非法期貨交易陷阱;僅有不足兩成的個人交易者經歷過交易糾紛。 6.超五成機構交易者是為了套期保值,近六成實現預期目的;近三成機構交易者套期保值金額占比在50%—70%,交易方案主要依靠公司投資或業(yè)務部門制定,由期貨公司或外聘期貨業(yè)務咨詢機構制定的占比僅為3.4%。 7.個人交易者希望期貨公司能夠在加強信息推送和交易者教育培訓等方面提高服務質量;機構交易者希望期貨公司能夠在加強信息推送、交易軟件等方面提升服務質量。 個人、機構交易者均更傾向于交易商品期貨 報告顯示,從期貨交易品種來看,受調查個人交易者在選擇期貨產品類型時更青睞的是市場流動性好、了解程度比較高的品種,選擇的比例分別為79.7%、60.0%。同時,交易手續(xù)費低、保證金比例小、期現貨結合較好也是重要參考因素,選擇的比例分別為 44.3%、41.3%、31.1%。另有11.4%的個人交易者選擇有相應期權的品種,4.4%的個人交易者選擇新上市的品種。 從參與的期貨行業(yè)領域來看,受調查個人交易者最青睞的前三類期貨品種為:農產品期貨、能源和化工期貨、金屬期貨,選擇的比例分別為73.3%、67.7%、59.5%,均為商品期貨。金融期貨被選擇的占比較小,其中國債期貨和股指期貨的選擇比例分別是10.5%和18.0%。 從機構交易者交易的期貨產品種類來看,排名前三的是有色金屬期貨、能源化工期貨、農產品期貨,分別占比53.6%、52.0%、50.1%,商品期貨整體占比更高。金融期貨被選擇的占比較小,其中股指期貨占比26.6%、國債期貨占比17.4%、外匯期貨占比4.1%。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機構交易者對新品種上市的關注度較高。89.2%的機構交易者表示關注新品種上市,其中,36.7%的機構交易者“非常關注”,希望第一時間了解并參與交易,對所有新品種都感興趣;41.7%的機構交易者比較關注期貨交易新品種,選擇觀望一段時間后再參與,只交易跟自己從事的行業(yè)相關的品種;10.8%的機構交易者比較關注,觀望一段時間之后再參與,只交易活躍品種;另有10.8%的機構交易者表示不太關注。 近八成個人交易者依靠技術分析進行交易決策,超八成交易者設置了止損點 從交易決策方式來看,77.6%的個人交易者交易方式依據技術分析、59.1%依據宏觀基本面分析、44.0%依據行業(yè)分析、37.6%依據估值分析,另有12.7%的個人交易者則選擇他人推薦。 從量化交易平臺使用情況來看,43.8%的個人交易者使用量化交易平臺或技術進行期貨和衍生品的交易決策,其中16.1%選擇經常使用,27.7%選擇偶爾使用。56.2%的個人交易者很少使用量化交易平臺或技術。 從交易操作頻率及交易來看,近五成個人交易者每日至少完成一次來回交易,更傾向于短線交易。有52.7%的交易者選擇“短線交易(日內或不超過1周)”,38.4%的交易者選擇“中線或波段交易(1周到1月)”,8.9%的交易者選擇“長線交易(1月以上)”。 從止損設置情況來看,有82.0%的受調查個人交易者在交易過程中設置了止損點,還有18.0%的個人交易者表示未設置止損點。 超五成機構交易者目的為套期保值,由期貨公司或外聘期貨業(yè)務咨詢機構制訂交易方案占比僅為3.4% 報告顯示,從機構交易者參與期貨和衍生品交易的目的來看,53.9%的機構交易者選擇套期保值,22.3%的機構交易者選擇投機,19.0%的機構交易者選擇套利,另有4.8%的交易者選擇“沒有明確目的”。同時,58.4%的機構交易者認為“大多數的交易實現了預期目的”,33.4%的交易者認為“近半數交易實現了預期目的”。 從機構交易者出于套期保值需求而參與的期貨和衍生品交易金額占總期貨和衍生品交易金額的比例來看,近三成在50%—70%,比例分布整體較為均衡。 從機構交易者關于期貨和衍生品的交易方案制定方式來看,排名前三的交易方案制定方法是:由公司投資部門根據具體情況制定、由公司內部業(yè)務部門制定、由公司領導直接進行決策,分別占比 39.3%、26.9%、16.8%。其余的方式中,由董事會審定方案、股東決策、經營層執(zhí)行占比9.8%,由期貨公司或外聘期貨業(yè)務咨詢機構制定占比3.4%,另有選擇“其他方式制定”的機構交易者占比3.8%。 從機構交易者使用期貨和衍生品進行風險管理時想要對沖的風險領域來看,有75.5%的機構交易者想要對沖商品現貨價格風險,其中對沖金屬價格風險占比 24.2%,對沖農產品價格風險占比22.7%,對沖化工產品價格風險占比14.1%。此外,對沖股票(包括股指)和債券價格風險占比24.5%。 絕大多數交易者認可期貨的價格發(fā)現功能,個人、機構交易者均對近年發(fā)生的風險事件的關注度更高 從期貨市場的優(yōu)勢來看,報告顯示,近六成交易者認為,相較于其他交易方式,期貨交易的優(yōu)勢在于可以提供多空雙向交易機制。其中,58.2%的個人交易者認為相較于其他交易方式,期貨交易的優(yōu)勢在于“期貨為多空雙向交易機制,能為收益提供更多動能”;22.0%的個人交易者認為期貨交易的優(yōu)勢在于“實行保證金交易、具有高收益高風險的特點”;12.2%的個人交易者認為期貨交易的優(yōu)勢在于“期貨與大宗商品的相關性較大,可以實現套期保值”;另有 7.6%的個人交易者認為期貨交易的優(yōu)勢在于“期貨交易具有在市場波動大的時期獲得超額收益的能力”。 從期貨價格發(fā)現功能來看,其中,超五成的個人交易者和近七成的機構交易者認為期貨價格發(fā)現功能最能體現在大宗商品和生產資料市場。其中,67.2%的機構交易者認為“期貨對于大宗商品和生產資料市場具有價格發(fā)現功能”;10.9%的機構交易者認為“期貨價格在相關行業(yè)景氣程度上具有預測能力”;8.9%的機構交易者認為“期貨價格可以預測物價水平和通貨膨脹以及經濟運行周期走勢”,8.2%的機構交易者認為“期貨對于利率和股票市場具有價格發(fā)現功能”;另有4.8%的機構交易者認為“期貨價格不具有上述預測能力”。 從交易者對青山倫鎳事件、國儲銅事件、巴林銀行事件、中行原油寶事件、中航油事件和“3.27”國債事件這六件金融衍生品典型風險案例的了解情況來看,受調查個人交易者和機構交易者最為了解的金融衍生品風險案例前四分別為中行原油寶事件、青山倫鎳事件、中航油事件、“3.27”國債事件,均超過了50%。 市場交易者保護與教育成效顯現,視頻類、圖文類交易者教育產品形式最受歡迎 報告還顯示,我國期貨市場交易者保護與教育成效顯現。其中,超六成個人交易者表示具備一定的專業(yè)交易技能。從學習期貨知識、了解期貨信息渠道來看,個人交易者更傾向于依靠期貨公司推薦信息、主流財經媒體和交易所公告,占比分別為 61.6%、57.0%、50.6%。從投教形式看,視頻類、圖文類交易者教育產品形式最受歡迎。 從交易謹慎性來看,在開戶時,90.4%的個人交易者均認真閱讀并理解了合同上《期貨交易風險揭示書》的內容,整體來看風險意識較強。對于期貨公司提供的合同條款,93.5%的個人交易者均表示清晰明了地闡述了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但與此同時,報告也顯示交易平臺修改密碼或密碼保護的提醒頻率較低,其中,51.4%的個人交易者表示其所使用的交易軟件或交易平臺會偶爾(周期3個月到半年)給予密碼修改或密碼保護的提醒,23.0%的個人交易者表示其所使用的交易軟件或交易平臺幾乎沒有給予密碼修改或密碼保護的提醒,僅有 25.6%的個人交易者表示其所使用的交易軟件或交易平臺會較為頻繁(周期1個月)地給予密碼修改或密碼保護的提醒,相關平臺及期貨公司應予以重視。同時,報告也顯示,僅有 13.2%的個人交易者表示自己會較為頻繁(周期 1 個月)地修改其交易密碼和資金密碼,有較強的交易安全意識,個人交易者的交易安全意識也有待提升。 從機構交易者的情況來看,報告顯示,機構交易者更傾向于從期貨類教材或交易書籍、期貨交易所官方網站、主流財經媒體中學習期貨知識,占比分別為 69.1%、67.9%、66.2%。同時,有近九成交易者體驗過交易者教育并認為有幫助,超七成的交易者認為視頻類交易者教育產品更有效。 從對期貨公司服務改進建議來看,個人交易者更希望期貨公司能夠在加強信息推送和交易者教育培訓等方面提高服務質量,分別占比28.0%、22.9%。機構交易者更希望期貨公司能夠在加強信息推送、交易軟件等方面提升服務質量,分別占比 37.3%、23.6%。 責任編輯:唐正璐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凡是注明“來源:七禾網”的文章均為七禾網 yfjjl6v.cn版權所有,相關網站或媒體若要轉載須經七禾網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處。若本網站相關內容涉及到其他媒體或公司的版權,請聯系0571-88212938,我們將及時調整或刪除。
七禾研究中心負責人:劉健偉/翁建平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負責人:李賀/相升澳
電話: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產業(yè)中心負責人:果圓/王婷
電話: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員:唐正璐/李燁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財富管理中心
電話:13732204374(微信同號)
電話:18657157586(微信同號)
七禾網 | 沈良宏觀 | 七禾調研 | 價值投資君 | 七禾網APP安卓&鴻蒙 | 七禾網APP蘋果 | 七禾網投顧平臺 | 傅海棠自媒體 | 沈良自媒體 |
? 七禾網 浙ICP備09012462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10119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浙B2-20110481]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浙字第056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