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5年02月24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華財富
產業(yè)智庫服務平臺

七禾網首頁 >> 投資視角 >> 產業(yè)研究

銅箔行業(yè)深度報告

最新高手視頻! 七禾網 時間:2021-11-29 09:10:52 來源:小韭菜的成長記錄

今年以來,在需求拉動下銅箔加工費逐步恢復,下游電池廠與銅箔廠商紛紛進入擴產周期,市場對銅箔的關注度升溫,這篇報告主要想探討以下問題:


1、從供給的角度看,PCB銅箔和鋰電銅箔產能釋放節(jié)奏是什么樣子的,國產陰極輥發(fā)展到什么水平,技術和產能上能否實現進口替代;


2、從需求的角度看,PCB銅箔和鋰電銅箔下游擴產節(jié)奏是什么樣子的,行業(yè)在朝哪個方向發(fā)展;


3、如何看待以PET銅箔為代表的新型銅箔對行業(yè)的影響。


我們的主要結論如下:


供給端:


1)我國PCB銅箔的產能利用較為充分,高端產品依賴進口,展望至2025年PCB銅箔產能的復合增速約為7%,低端產品競爭激烈,高端產品需要技術儲備,因此新增產能相對有限;


2)鋰電銅箔產能存在一定富余,主要是8μm及以上產品供給過剩,展望至2025年鋰電銅箔產能的復合增速約為33%,我國鋰電銅箔技術領先,率先實現6μm對8μm的替代,頭部鋰電銅箔廠商已具備4.5μm鋰電箔的生產能力,未來供給增量將以6μm及4.5μm為主。


國產陰極輥已取得一定技術進步,但在穩(wěn)定性等方面與進口設備存在客觀差距,一方面隨著鋰電箔的輕薄化發(fā)展,對設備性能要求較高;另一方面國產設備也同樣存在供不應求的情況,西安泰金及7414廠的訂單同樣排到2023年及以后,因此我們預計國產陰極輥的替代相對有限。


需求端:1)PCB方面,主流廠商平均擴產約20%,雖然增幅較小但均為高端產品,高性能PCB銅箔供不應求的格局仍將延續(xù);2)鋰電池方面,2023年產能有望突破1TWh,25年有望突破1.5TWh,因為鋰電箔建設周期較長, 2022年鋰電銅箔的供應仍將保持相對緊缺。


PET銅箔在安全性、能量密度方面具備優(yōu)勢,與純銅銅箔為替代關系,引起廣泛關注。我們認為新興產業(yè)的賽道上技術更新迭代一直在發(fā)生,能否量產取決于該技術能否連續(xù)穩(wěn)定供應、成本造價水平等等。相比而言PET銅箔處于較早發(fā)展階段,重慶金美的產能對應純銅鋰電箔約為4000噸,與純銅鋰電銅箔相比占比較小。


1. 供給展望


1.1  供給現狀


1.1.1 我國銅箔產能現狀


從全球產能分布上看,中國大陸地區(qū)銅箔產能約占全球的一半(45%),港臺地區(qū)產能占比約為39%,日韓占比約為14%,還有部分產能分布在歐洲。截至2020年,我國電解銅箔產能61萬噸,2011年我國電解銅箔的產能為21萬噸,近十年產能復合增速為10%。2020年我國電解銅箔產能中PCB銅箔的占比為62%,鋰電箔占38%



我國銅箔產能總體利用率約80%,PCB箔的產能利用較為充分。根據CCFA,2020年我國PCB銅箔產能38萬噸,產量34萬噸,產能利用率89%;鋰電箔產能24萬噸,產量15萬噸,產能利用率62%。PCB箔方面,考慮到良品率后產能利用率實際已經較為充分,高端PCB銅箔供給不足;鋰電箔方面,產能利用率相對較低,我們認為主要原因在于:1)鋰電箔是非標準化產品,成品率天然低于PCB箔,2)頭部企業(yè)已逐步從8μm銅箔過渡至6μm, 8μm及以上產品存在產能冗余。



1.1.2 我國銅箔技術現狀


PCB銅箔方面,海外廠商在撓性PCB用銅箔、高頻高速電路用銅箔、105μm以上超厚銅箔等高性能電解銅箔等品種上技術優(yōu)勢明顯,我國高端PCB銅箔仍依賴進口。根據CCFA,2020年我國PCB箔進口量為11萬噸,均價約12,243美元/噸,出口量為3萬噸,均價約9,975美元/噸,進口量占我國同期產量(34萬噸)的三分之一左右,進口單價較出口單價高23%,充分說明我國在高性能PCB銅箔方面需求量大但供應不足。



根據CCFA,2020年我國撓性板用銅箔產量為4073噸,高頻高速電路用銅箔產量為7536噸,特殊應用領域電解銅箔近年來產量雖有增長,但跟PCB銅箔總產量相比,占比過小,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鋰電銅箔方面,由于我國新能源汽車起步早、國家支持力度高,我國鋰電池銅箔技術實力已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我國已率先實現6μm銅箔對8μm的大幅替代,更薄水平的4.5μm產品也在嘗試商用中,2020年4.5μm鋰電箔的占比為3%左右,而海外電池制造商尚未大規(guī)模使用6μm鋰電銅箔。



總體上看,PCB銅箔產能利用率較為充分,但高端PCB銅箔依賴進口;8μm以上鋰電箔存在產能冗余,我國銅箔廠商積極推進鋰電銅箔極薄化,2020年4.5μm銅箔占比約為3%。


1.2   供給展望


我們梳理了主要銅箔廠商的現有產能及擴產計劃,主要如下表所示,具體信息請見附錄一。


銅箔廠商擴產主要存下以下特征:


1、鋰電銅箔大幅擴張,老牌新貴齊下場。我們的統計口徑下2021年鋰電銅箔的產能為38.6萬噸,已披露的規(guī)劃產能達143萬噸,擴產幅度較大的企業(yè)包括Sk Nexilis(韓國)、海亮股份等,其中Sk Nexilis是老牌鋰電銅箔廠商,2019年即開始量產4μm銅箔,目前鋰電銅箔產能4.3萬噸,除了正在建設的韓國六廠外,公司計劃新增20萬鋰電箔;海亮股份計劃新建12萬噸鋰電箔。


2、PCB銅箔產能增幅有限,近期有一定的關注度。我們的統計口徑下2021年PCB銅箔的產能為44萬噸,已披露的規(guī)劃產能達60萬噸,顯著小于鋰電銅箔。PCB銅箔的擴產增量主要來源于老牌覆銅板生產商,如南亞銅箔、建滔銅箔;此外今年有銅箔廠商將PCB箔納入擴產計劃,如海亮股份計劃新增15萬噸中3萬噸為PCB箔,嘉元科技在江西贛州2萬噸為PCB箔,并且在2021年11月與梅州市梅縣區(qū)政府簽訂投資意向書,計劃新增5萬噸PCB箔。


3、銅箔新增產能主要為高端產品。PCB銅箔新增產能主要為以高頻高速覆銅板用PCB銅箔為代表的高端產品,鋰電銅箔新增產能主要為6μm及以下規(guī)格。


4、頭部電池廠為加強供應保證,積極布局鋰電箔。為保證產能如期釋放,頭部電池廠也在鋰電銅箔上有布局,比如寧德時代、LG均是德福科技的戰(zhàn)略投資者,億緯鋰能在今年8月與華創(chuàng)新材簽訂協議成立合資公司,計劃建設年產10萬噸鋰電銅箔,首期2萬噸,合資公司優(yōu)先向億緯鋰能及其子公司供貨。



1.2.1 PCB銅箔:供應增量有限


PCB銅箔低端產品競爭激烈,高端產線的擴產需要技術支撐,PCB廠商擴產產能非常有限。根據我們的統計,2025年相較于2021年的產能增量約為15萬噸,復合增速約為7%,擴產的品類主要是以高頻高速覆銅板用銅箔為代表的高端產品。


1)高頻高速用銅箔方面,銅冠銅箔、德??萍?、超華科技在研發(fā)試產VLP、HVLP銅箔方面,取得較大進展,未來5年銅冠銅箔、超華科技、浙江花園將有低輪廓電解銅箔的產能釋放;


2)超厚電解銅箔方面,江銅耶茲、建滔銅箔、超華科技等企業(yè)有一定的技術積累。



1.2.2 鋰電箔:2023年供應增量增大


根據我們的統計,2025年鋰電箔產能將增加至122萬噸,相較于2021年的產能增量約為84萬噸,復合增速約為33%,鋰電箔的產能擴張顯著快于PCB銅箔。雖然擴產項目多,但建設周期普遍在18個月左右,預計2022年新投放產能約12萬噸,2023年新增產能增加至24萬噸。



除了達產時間存在不確定性外,鋰電箔的供給還應關注兩個因素:1)PCB銅箔產線轉換;


2)陰極輥的供應是否能夠滿足擴產需求。


PCB銅箔和鋰電箔的生產流程存在相似之處,存在產線轉化的可能。PCB銅箔由溶銅造液工序、生箔制造工序、表面處理工序及分切包裝工序四部分組成;鋰電池銅箔的生產工藝與PCB銅箔大體相同,差異主要為鋰電池銅箔生產過程不涉及獨立的組合式的表面處理工序。PCB銅箔和鋰電箔的生產流程存在相似之處,當鋰電箔加工費顯著高于PCB銅箔時,存在將PCB箔產線轉為鋰電箔的可能,如2020年南亞昆山廠將5760噸PCB箔產線改為鋰電箔,2021年銅冠銅箔將9臺標箔生箔機轉為鋰電生箔機。


我們認為PCB銅箔產能利用率已相對飽和,且PCB箔的加工費也有所提升,雖然存在產線轉化的可能,但量相對較小,對鋰電箔的供應不會造成大幅影響。


1.3   國產陰極輥進口替代


日本產的陰極輥供應不足是業(yè)內共識,本節(jié)我們主要討論國產陰極輥的發(fā)展階段及對進口設備的替代情況。


1.3.1 海外陰極輥的供應現狀


陰極輥是電解銅箔成套設備的核心及關鍵部件,其質量決定銅箔的檔次和品質。我國銅箔業(yè)務起步較晚,陰極輥長期依賴進口。


日企陰極輥的供應占比約70%,無法滿足銅箔企業(yè)擴產需求。根據鋰電高工的統計數據,全球70%以上的陰極輥來自日本新日鐵、三船等日企,海外企業(yè)擴產進度相對較慢,目前陰極輥制造廠家的交付訂單已經排到2024年。根據鋰電高工,按照日本陰極輥年均產量260臺,單臺對應銅箔年產量250-300噸測算,每年帶動的銅箔產量僅為6.5-7.8萬噸,與現有廠商的擴產計劃嚴重不匹配。


1.3.2 國產陰極輥現狀


國產陰極輥在旋壓技術上實現了突破。根據任利娜等人(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的研究,生產陰極輥的核心技術在于制成表面顆粒度等級高、微觀組織細膩、晶體尺寸一致的鈦筒。我國技術已取得一定進步,具體而言:


(1)我國目前生產的陰極輥顆粒度可達9-10級,部分企業(yè)可生產12級,達到進口陰極輥水平。


(2)陰極輥表面的鈦筒制造方式主要有焊接和旋壓兩種工藝,我國在旋壓工藝方面取得了較大突破。根據任利娜等人,焊接是陰極輥主流的制造方式,尤其在大直徑陰極輥制造中往往必須采用焊接方式。但焊接工藝下陰極輥表面存在一條縱焊縫,如果焊接及后期的處理過程控制不好,會使得(銅)箔材相應位置也存在一條光斑或亮帶,嚴重影響和制約銅箔的高品質及高效率生產。旋壓工藝制造的陰極輥的主要優(yōu)點為表面顆粒度均勻,生產的銅箔無亮帶、色差等缺陷,但旋壓工藝下鈦筒環(huán)坯在旋壓前要經過“海綿鈦真空熔煉-分錠-沖孔-擴孔-軋環(huán)”等工藝,工序較為復雜,材料利用率低(成品率低),且旋壓成形本身加工費昂貴,尤其是制造大規(guī)格直徑筒套的旋壓設備及模具更是費用過高,因此前期企業(yè)研發(fā)投入較少。2016年,我國航天科技集團四院7414廠在近3年的攻關下,打破大直徑陰極輥的技術壟斷,生產出國內首臺自主制造的2.7米陰極輥,2016年8月交付使用,其生產的銅箔品質達到了高檔鋰電箔的級別,完全可替代進口。


國產陰極輥已實現商用,但同樣存在供應瓶頸。國內主要的陰極輥廠商包括西安泰金、航天科技集團等,1)西安泰金是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的控股子公司,公司訂單飽滿,排產已排到了2022年底;2)前文提到,航天科技集團四院7414廠可自主生產2.7米大直徑陰極輥,今年1-2月,7414廠簽訂的陰極輥訂單超1.5億元,今年1-9月,訂單超11億元,而在2.7米大直徑陰極輥投入商用的前兩年產品訂單合計僅為5億元,側面反應主要廠商大幅擴產、陰極輥需求大增,7414廠的訂單已排至2024年以后。從西安泰金、7414廠的排產看,國產陰極輥同樣存在供不應求的情況。


綜上,我們認為國產陰極輥的技術進步值得肯定,但因為大幅使用國產設備而導致銅箔擴產項目投產項目大幅提前的可能性并不大,一方面雖然國產陰極輥已取得進步,但在穩(wěn)定性、成品率等方面和進口設備仍存在客觀差距,而隨著鋰電箔的輕薄化發(fā)展,對設備性能要求較高,高端產品仍有賴進口設備;另一方面國產設備也同樣存在供不應求的情況,西安泰金及7414廠的訂單同樣排到2023年及以后。


2. 需求展望


2.1 鋰電箔:電池廠商大規(guī)模擴產,需求強勁


2.1.1 鋰電箔概述


鋰電池的負極集流體,成本占比約為5%。鋰電箔是鋰電池負極集流體的核心材料,和正極材料、鋁箔、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以及其他材料一起組成鋰電池的電芯。鋰電池銅箔占鋰電池成本的比例在5%左右,因此電池廠對銅箔價格變動并不十分敏感,但對鋰電銅箔的穩(wěn)定性、能量密度的性能有一定要求。


2.1.2 6μm已成主流,4.5μm有望進一步提升


6μm銅箔是當前銅箔企業(yè)量產的主要產品,頭部電池企業(yè)的滲透率已超過90%。根據GGII,今年以來動力電池企業(yè)明顯加快對6μm銅箔的導入,包括中航鋰電、億緯鋰能、蜂巢能源等電池企業(yè)對6μm銅箔的需求大幅增長。根據諾德股份,頭部動力電池企業(yè)6μm銅箔的滲透率超過90%,其它動力電池企業(yè)的6μm銅箔滲透率正處在上升通道中,6μm的產量還將進一步提升。


4.5μm可進一步提升能量密度,但生產工藝復雜,尚未實現量產。根據CCFA,2020年4.5μm的產量將近5000噸,僅占鋰電銅箔總產量的3%左右。一方面,4.5μm的生產工藝較為復雜,更為輕薄的同時,也容易出現斷帶、打褶、撕邊、切片掉粉、高溫被氧化等問題,目前包括嘉元科技、諾德股份、龍電華鑫、德??萍肌⒊A科技、銅冠銅箔等企業(yè)都宣布具備生產4.5μm銅箔的能力或者已成功開發(fā)出4.5μm銅箔產品,但大多數尚未實現批量供貨;另一方面,下游市場需求尚未形成規(guī)模,根據GGII,國內僅有寧德時代開始批量導入應用4.5μm銅箔,2021年上半年寧德時代單月4.5μm銅箔的用量在600-700噸,下半年每個月的需求量有望增長至2000噸左右。根據諾德股份,4.5μm銅箔相比6μm銅箔可以使電池能量密度提高約5%,同時單位GWh所需要的銅箔用量下降10%左右,預計2021年、2022年的滲透率有望從2020年的3%提升至20%和40%。


2.1.3 鋰電廠商擴產帶動銅箔需求


2021年前三季度鋰電池裝機量翻番增長,2025年有望突破1.5TWh。根據GGII,2021年前三季度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量約82.42GWh,同比增長152%,加上歐美新能源汽車銷量,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超160GWh。GGII預計未來幾年全球鋰電池市場仍將保持中高速增長態(tài)勢,到2025年全球鋰電池出貨量有望達到1523GWh。根據起點鋰電截至2021年8月的統計數據,包括寧德時代、LG新能源、中航鋰電、億緯鋰能、SKI、比亞迪等21家企業(yè)規(guī)劃產能已達到3155GWh。


根據海通電新研究團隊的統計數據,2022年、2023年主要電池廠的有效產能分別為789GWh、1121GWh,同比增加363GWh、332GWh,考慮到6μm銅箔的占比仍然較高,因此仍以每GWh對應700噸6μm銅箔測算,對應銅箔需求量分別為55萬噸、78萬噸,環(huán)比分別增加25萬噸和23萬噸,但相比于鋰電銅箔產能23年才大規(guī)模投產(22年新增12萬產能,23年新增24萬產能),22年鋰電銅箔的供應仍將保持相對緊缺。



2.2 電子電路銅箔:高端覆銅板需求增加


鋰電池廠商擴產將帶動鋰電銅箔需求已是共識,但對銅箔的另一主要應用——PCB行業(yè)關注不足,因此我們側重于梳理PCB行業(yè)的現狀及未來擴產規(guī)劃。


覆銅板行業(yè)基本供需可以總結為:整體過剩,高端產品依賴進口。2020年覆銅板行業(yè)總體產能利用率73%,供給端相對過剩,未來覆銅板的主要看點在于高頻高速覆銅板等高端產品的國產替代,這也是主流覆銅板廠商擴產的方向。


2020年PCB行業(yè)對銅箔的需求量為42萬噸,主要覆銅板廠商未來兩年平均擴產幅度在20%左右,以RTF箔、HTE-W箔等為代表的高端PCB用銅箔需求增加。


2.2.1 PCB箔概述


PCB的主要原材料,成本占比約15-20%。PCB銅箔是沉積在線路板基底層上的一層薄的銅箔,是CCL及PCB制造的重要原材料,起到導電體的作用。PCB銅箔一般較鋰電池銅箔更厚,大多在12-70μm。PCB的主要下游應用為通訊(33%)、計算機(29%)和消費電子(15%),近年來因5G、汽車電子、IC封裝載板發(fā)展迅速,對高端PCB箔的需求有明顯提升。


2.2.2 覆銅板行業(yè):行業(yè)整體產能富余,高端產品供不應求


行業(yè)總體產能利用率73%,供給端相對過剩。根據CCLA統計數據,2020年各類覆銅板總產能為100,434萬平方米,較2019年增長10.3%,總產量72,983萬平方米,較2019年增長6.9%,行業(yè)整體總產能利用率為73%。由于產品結構、市場容量等因素,行業(yè)整體的產能相對過剩。


高端產品依賴進口,進口產品均價為出口產品均價的3.5倍。根據海關統計數據,2020年我國覆銅板出口額5.11億美元,出口量8.66萬噸,折單噸出口價5900美元/噸;進口額12.85億美元,進口量6.25萬噸,折單噸進口價2058美元/噸,同增16.54%。2020年覆銅板單噸進口價進一步提升,單噸進口價約為單噸出口價的3.5倍,國產高性能覆銅板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研發(fā)投入同比增長14%,高頻高速覆銅板為主要攻關方向。根據CCLA的統計數據,主要覆銅板企業(yè)2020年的研發(fā)投入約為23億元,同比增長14%,行業(yè)對科研開發(fā)的重視程度正在提升。從研發(fā)方向上看,應用于5G基礎設施的高頻高速覆銅板是技術競爭博弈的熱點,南亞新材、龍宇電子、華正新材等企業(yè)重點攻關高速覆銅板,生益科技、昆山南亞等主攻高頻覆銅板并取得一定成果。


2.2.3 主要覆銅板廠商均有一定程度擴產,集中在高端領域


2020年電子電路銅箔的總需求為42萬噸。根據CCLA的統計數據,2020年覆銅板用電子銅箔總量約為30萬噸,規(guī)格占比如下:35μm為40%、18μm為40%、12μm為20%;PCB用電子銅箔總量為12萬噸,規(guī)格占比如下:35μm為20%、18μm為40%、12μm為40%。主流廠商平均擴產約20%,集中在高頻高速覆銅板等高端領域。我們根據中國電子材料行業(yè)協會覆銅板材料分會的統計結果,選取了前八大覆銅板生產商作為研究對象,重點關注其在產產能、擴產節(jié)奏及方向,主要結果如下表,具體情況請見附錄二。



高性能PCB銅箔供不應求的局面仍將延續(xù)。根據GGII數據,2019年及2020年全球5G基站建設分別帶動高頻高速電路銅箔需求增長0.90萬噸和4.18萬噸,2019-2023年五年合計新增20.20萬噸高頻高速電路銅箔需求。而根據我們的統計,PCB產能2023年產能增量較2021年增加約10萬噸,即便新增產能全部為高頻高速覆銅板用銅箔,也難以滿足5G基站建設的需求,因此我們預計高性能PCB銅箔供不應求的局面仍將延續(xù),在高性能PCB箔領域擁有技術儲備的企業(yè)將受益。


3. 關注以PET銅箔為代表的新型集流體發(fā)展


集流體是鋰離子電池的重要組成部分。集流體是鋰離子電池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件之一,它不僅能承載活性物質,而且還可以將電極活性物質產生的電流匯集并輸出,有利于降低鋰離子電池的內阻,提高電池的庫倫效率、循環(huán)穩(wěn)定性和倍率性能。


銅是最廣泛使用的負極集流體材料,但其他材質/形式的集流體研究從未停止。在低電位下,金屬鋰與銅之間很難形成嵌鋰合金,二者之間的親和性較差,因此銅是鋰離子電池中廣泛使用的負極集流體材料,其中銅箔是最常見的銅集流體形式。除了單一集流體如銅集流體、鋁集流體、鎳集流體、不銹鋼集流及碳集流體等受到廣泛關注外,近年來,復合集流體也引起了學者們的研究興趣,如導電樹脂、覆碳鋁箔及鈦鎳形狀記憶合金等。


3.1  PET銅箔概況


PET銅箔即在4.5μm的PET膜或者PP膜兩邊各鍍1μm的銅,作為動力電池或者儲能電池負極的集流材料,與電解銅箔等為替代關系。



PET銅箔較純銅銅箔具備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等優(yōu)勢。根據重慶金美項目環(huán)評報告書,相比于8μm純銅銅箔集流體,通過低密度、低楊氏模量、高可壓縮性以及低造價的高分子基材材料PET替換金屬銅,可以形成以下優(yōu)勢:


1)有效降低負極集流體的質量67.13%,從而提高電池體系的能量密度;


2)在擠壓、碰撞中起到緩沖作用,增加電池體系的安全性;


3)有利于級沖負極材料充放電過程中的體積形變,提高電池體系的穩(wěn)定性;


4)考慮到銅的成本較高,復合銅集流體將具備成本優(yōu)勢。



從制作工藝上看,PET銅箔的流程更短。根據重慶金美環(huán)評報告,PET銅箔工藝上的優(yōu)勢主要如下:


1)工藝流程大大縮短,采用真空鍍膜工藝形成膜面作為陰極,可直接在離子置換設備中反應,且真空工序無污染,銅箔的溶銅電解工藝同樣有污染物排放;


2)采用新型的藥劑體系,規(guī)避了氰化物等劇毒物質,使生產過程的排污量更好,污染物也更容易處理;


3)抗氧化采用有機抗氧化液,抗氧化直接進行烘干工藝,藥劑進行循環(huán)使用。避免了金屬污染物的排放;



目前PET銅箔的主要廠商為重慶金美。重慶金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高端儲能材料,高端電子的專用材料、及其它新型高分子材料的研發(fā)、制造和銷售。寧德時代通過長江晨道間接持有重慶金美股權。



重慶金美橋河一廠正在試運行中,并計劃新建產能,擴產項目完成后PET銅箔總產能將提升至6000萬平方米,約1380噸。



3.2 PET銅箔應用展望


PET銅箔仍處在發(fā)展初期。PET銅箔的主要優(yōu)勢在于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但尚未實現量產,成本較高。PET銅箔2014年開始研發(fā),2020年完成產品中試,相較于純銅鋰電箔,發(fā)展階段較晚;純銅鋰電箔在下游驅動下已取得較大發(fā)展,多家企業(yè)已具備4.5μm鋰電箔的生產能力,PET銅箔高能量密度的優(yōu)勢相對減弱。按照每GWh用700噸6μm純銅銅箔折算,金美1380噸PET銅箔對應約6GWh電池容量,即4200噸純銅的6μm鋰電箔,與現有純銅鋰電箔產量相比占比非常小。


在新興產業(yè)的賽道上技術更新迭代一直在發(fā)生,能否量化生產/提高市占率取決于技術能夠連續(xù)穩(wěn)定供應、成本造價等等。


4.  銅箔定價


銅箔的定價模式為“銅價+加工費”。


對于陰極銅采購, 按照均價模式(采購訂單時點的電解銅現貨價格均值)及點價模式(以上海期貨交易所價格為基準加升貼水等)確定陰極銅采購價格。銷售方面,一般采取“月均價模式” 確定銅基價,即將上一個月銅交易市場的月均價作為基準銅價。銅價波動可轉嫁至產品售價中,產品毛利主要取決于加工費水平。


加工費主要由產品供需狀況再疊加不同客戶對產品工藝的要求、復雜程度因素等確定。一般而言,鋰電箔加工費高于PCB箔,同一類別下高端產品的加工費更高,且差異較大。以銅冠銅箔為例,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PCB箔的加工費為1.79萬元/噸、2.26萬元/噸,同期鋰電箔的加工費為2.72萬元/噸、2.91萬元/噸。PCB銅箔中的RTF箔、VLP箔的加工費高于PCB箔的平均水平;鋰電箔中6μm及以下銅箔的加工費顯著高于6μm以上產品。



PCB箔方面,產能供給增量有限,22年、23年的產能增量分別為2.7萬噸、6.8萬噸;需求方面,5G和云計算建設催生了新的增長需求且正在推進國產替代,高端PCB銅箔供應緊張的情況仍將延續(xù),在高頻高速覆銅板用銅箔方面有技術儲備的企業(yè)有望獲益。


鋰電箔方面,披露的規(guī)劃產能已突破百萬噸,但由于存在一定的建設周期,我們預計22年、23年的產能增量分別為12萬噸和24萬噸,22年鋰電箔供需格局仍將相對緊張。


5. 風險提示


全球疫情影響經濟復蘇;新能源汽車發(fā)展不及預期;銅箔新增產能投放超預期等。

責任編輯:七禾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凡是注明“來源:七禾網”的文章均為七禾網 yfjjl6v.cn版權所有,相關網站或媒體若要轉載須經七禾網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處。若本網站相關內容涉及到其他媒體或公司的版權,請聯系0571-88212938,我們將及時調整或刪除。

聯系我們

七禾研究中心負責人:翁建平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負責人:相升澳
電話: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產業(yè)中心負責人:洪周璐
電話:15179330356

七禾財富管理中心
電話:13732204374(微信同號)
電話:18657157586(微信同號)

七禾網

沈良宏觀

七禾調研

價值投資君

七禾網APP安卓&鴻蒙

七禾網APP蘋果

七禾網投顧平臺

傅海棠自媒體

沈良自媒體

? 七禾網 浙ICP備09012462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10119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浙B2-20110481]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浙字第05637號]

認證聯盟

技術支持 本網法律顧問 曲峰律師 余楓梧律師 廣告合作 關于我們 鄭重聲明 業(yè)務公告

中期協“期媒投教聯盟”成員 、 中期協“金融科技委員會”委員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