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碳中和帶來哪些產業(yè)的變革和投資機會 我把它分成了三類,因為能源是有供給、有需求,變革從供給側變革、從需求側變革,還有其他的一些綜合配套。我的理解碳中和從一個傳統(tǒng)能源消耗社會轉向一個新型能源消耗社會。 首先從供給側來講,我們要提供這些替代能源,要有清潔能源的供應。所有清潔能源供應相關的產業(yè)應該都是具備機會的。清潔能源像風能、核能、太陽能、鋰電池、未來氫能,都是實現碳中和中非常重要的領域。另外還有儲能,因為新能源的方式比如說利用風、太陽能來發(fā)電的方式,它可能不太穩(wěn)定,它依賴于自然條件,但是人類用電需要隨時隨地。為了保障這種情況我們就需要儲藏,所以儲能應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塊。 第二個大類別就是需求側,我們消費能源的方式要發(fā)生變化。我們怎么消耗能源,這里面就包括綠色生產、綠色生活、綠色城市。比如綠色生產就包括綠色制造、綠色農業(yè)、綠色金融、綠色交通,方式都要對應的轉變;綠色生活就需要循環(huán)經濟,我們盡量recycled,盡量循環(huán)利用,還有包裝盡量用綠色環(huán)保的方式來包裝,食品我們盡量用綠色食品就是綠色農業(yè);綠色城市里面包括像垃圾處理、建筑工程的節(jié)能以及智慧城市跟數字化相結合使得我們能源消耗的強度降低。這些都是從能源消費需求側可以講的碳中和對我們帶來的一些行業(yè)轉變。 第三個方面就是需求、供給配套。比如說我們要減少碳排放,那你得知道我們排了多少碳?碳的跟蹤甚至包括碳捕捉,還有碳計量。我們怎么去計量碳數據,還有對企業(yè)碳排放的跟蹤。比如我們現在有一個審計行業(yè)審計公司的財務報表,未來可能有個碳審計。我們可能需要審計一個公司它碳排放到底數據是真的還是假的,所以會有個碳審計的概念,像這些配套的行業(yè)可能都會有。其實我們注意到最近這些年在一些發(fā)達國家已經有類似的概念,還有比如說像碳評級,更廣一點ESG評級都會有,所以這些可能都是在新的背景之下會誕生的一些新的行業(yè)、新的領域。 所以我覺得碳中和的轉變、新能源的轉變,或者我們從傳統(tǒng)能源消費轉向一個新的能源消費體系之下,包括一些社會制度的配套會有一系列新的業(yè)態(tài),新的方式、新的行業(yè)出現。這些都是我們在做碳中和的時候非常值得研究,非常有意思去探討的一些領域。 02 新能源行業(yè)未來成長空間和投資價值 第一個層面,從傳統(tǒng)能源到新能源的轉型是非常有意思的。傳統(tǒng)能源它是資源消耗型,它依賴于資源的行業(yè)。比如我們的石油,你有油你才有這個產業(yè),你沒有油,比如說少油的國家就不行;煤炭也是一樣,你有得挖你才有這個行業(yè),你沒得挖這個國家這個行業(yè)就不行。但是新能源行業(yè)大部分我們現在看到的新能源都是制造業(yè)。所以從傳統(tǒng)能源往新能源轉型實際上就是從一個傳統(tǒng)資源依賴型變成了一個制造業(yè)。這個我覺得對于大家去衡量它的投資價值應該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如果是一個資源消耗型的你就要評估資源的存量,你有這個資源,那你就有投資價值。你沒資源,對不起你就得買,你就沒有價值;制造業(yè)就不一樣,制造業(yè)是人人都能制造,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制造到效率高、成本低。這樣來看從傳統(tǒng)能源、資源消耗型的能源往新能源,就是一個偏制造業(yè)的能源轉變,這是整個新能源非常重要的特征。 第二中國作為制造業(yè)大國,在制造領域我們是具備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的。我相信有可能這也是我們國家為什么制定這么大的戰(zhàn)略去進行轉型的原因。如果一旦碳中和的目標實現,那么中國就對石化能源依賴就大幅降低了。因為大家知道,我們是貧油國家,我們石油資源比較少,我們要大量進口。如果一旦我們的能源方式從傳統(tǒng)的資源消耗型轉變成依靠制造就能解決能源問題的話,那中國對外能源的依賴度就大幅下降。大家知道中國目前是一個制造業(yè)大國,而且我本人對中國的制造業(yè)一直是持一個非常積極的態(tài)度。 我總結中國的兩大趨勢,一個是產業(yè)升級,一個是消費升級。產業(yè)升級實際上就是中國的制造業(yè)逐步從中低端往中高端走。新能源就是中國從中低端紡織、服裝、襯衣、家具這些慢慢往中高端走一個非常好的案例。為什么中國在制造業(yè)領域里面具備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這里面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市場規(guī)模。就是一個14億人的內需市場起來,單一的一個市場有14億人的規(guī)模在人類歷史上是第一次,中國現在是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的大市場。所以我覺得關心投資的朋友可以把這個觀點或者這種角度再深挖一下,其實不只是新能源,在幾乎所有的制造業(yè)中國都會具有這個優(yōu)勢。 我們再回到新能源,新能源在中國當它從一個能源資源消耗型變成一個制造業(yè)的時候中國就具備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所以你可以看為什么中國的新能源產業(yè)會領先,很多外國人就會說你們政府補貼,這當然是一部分原因,我相信中國沒有政府補貼這些企業(yè)最終也會很厲害。還有一個你以為歐美不補貼嗎?一樣也補貼,為什么他們沒起來?為什么干不過中國的企業(yè),就是因為本身的市場擺在那。你用之后就是世界規(guī)模第一大,你的成本最低,你成本最低人家怎么跟你競爭?你們看到美國最近把中國進口的光伏組件產品不加稅,因為加稅之后它那些下游的安裝企業(yè)成本就高了,現在美國通脹那么高怎么弄?會減慢它整個綠色轉型的進程,所以這是第二個層面。 中國的制造業(yè)它不是一個普通小國的制造業(yè),它是一個大市場的制造業(yè),它的優(yōu)勢非常明顯。這是談論這塊投資價值的時候非常要注意的一點。就是新能源領域、制造業(yè)領域它的投資價值里面非常重要的一點。所以制造業(yè)的領域里面,很難出現說一個企業(yè)能夠生存100年,然后搞50年我還是老大,一直是老大,那可不一定。制造業(yè)領域里面經常會出現“城頭變換大王旗”,現在看起來覺得它是“王者”,地位不可撼動,一旦技術賽道一變,它如果沾沾自喜滿足于現狀不進行科技研發(fā)投入,那么它在技術換賽道的時候,就被淘汰了。 我跟大家舉一個實實在在的例子,比如說我們的光伏行業(yè)我如果沒記錯應該是2018年開始就已經是牛市的起點了,到現在為止它已經牛了幾年了。如果一個行業(yè)很牛,景氣程度向上,那資本開支猛的上,一堆資本開支到后面等著你。到了明年,后年會不會那些產能都出來了,會不會量增長很快但是價格是不是上不去了,存不存在這種可能性?所以這就是制造業(yè)的投資周期,所以一定要把握這個周期。衡量投資價值的時候不能只看一面,一定要綜合來衡量。 概括來講我對中國相對優(yōu)勢是非常的積極的,但是也要注意它是一個周期性的行業(yè),是這么一個邏輯。 03 新能源汽車帶來中國制造業(yè)的投資機遇 我再講一個具體的新能源車例子,因為剛才框架我已經講了,就不再去重復了。新能源車領域基于我剛才講制造業(yè)的故事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代表。我有個觀點,新能源汽車在全球的階段從2020年到2030年的發(fā)展路徑有可能會重復2010年到2020年之間的手機產業(yè)鏈這種道路。我知道現在這種觀點已經不新鮮了,我相信大家很多人都聽過,我提出這個觀點是在2015年,我說中國未來會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汽車汽車制造國,中國占全球的市場份額有可能會占到50%以上。當時我提出這個觀點的時候很多人覺得比較瘋狂,認為你這個不太可能,中國的車都還在進口。因為2015年你可以看到很多中國的高端車型都在靠進口?,F在在電動車領域這個趨勢雖然我們還沒實現但是已經比原來明顯了很多。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會這樣,其實這就是剛才我說的,你要知道中國的市場起來它是人類歷史上沒有過的單一的大市場,我們的一個東西一旦起來,上了量,我們的消費規(guī)模最大對應的生產規(guī)模最大,對應生產成本必然就最低。所以你看2010年手機產業(yè)鏈到2020年中國的整個產銷量比例,從2010年可能只有10%幾到最后70%-80%的全球比例。背后的原因就是中國自己是最大的手機消費國,我們的手機消費大的時候,我們生產規(guī)模大,生產規(guī)模大我們的成本就很低,全球的產業(yè)鏈就往中國轉移。 所以你可以看到中國的手機產業(yè)鏈里面有一家公司2010年上市到2020年這十年股價最高的時候漲了60倍,“10年60倍”,我當時有個觀點從2020年到2030年期間中國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鏈會誕生出一批公司,我不敢說60倍, 10倍以上或者20倍以上的漲幅完全有可能。為什么?這里面你可以看到當車從傳統(tǒng)燃油車轉向新能源車的時候它也是換了個賽道,就跟原來傳統(tǒng)功能機換到智能手機也是換賽道,一換賽道中國制造的機會就來了,中國的企業(yè)切進賽道的機會就來了。 當汽車從燃油車轉向電動車,原來傳統(tǒng)燃油車的時候中國的供應鏈、供應廠商根本進不了比如說像以德國、日本為主的這些供應體系,供應鏈,因為它有非常多的安全標準把你卡在外面,你進不去。但是現在一換,車樣子還是那樣子,但是里面的東西全變了,之后咱們起跑線是一樣。那對不起,成本最低、質量最可靠的就有機會。你就會發(fā)現中國的這些供應商就能切到汽車的整個供應鏈里面。切到汽車供應鏈里面之后,中國的汽車零部件這些領域都有機會,造輪胎的、造椅子的,造玻璃的,造各種減震器的全都有機會。所以這些企業(yè)就會獲得指數級的增長機會,這就是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的機會。 我覺得5-10年內中國生產的新能源汽車會占到全球銷量的一半甚至更高的比例。這是跟碳中和相關的一個機遇。它雖然不能說完全都是碳中和驅動的,但是是碳中和轉變加上技術進步再加上汽車智能化疊加在一起產生了一個趨勢,中國新能源汽車以及零部件領域誕生的機遇,碳中和怎么去選行業(yè)、一些細分行業(yè)的機遇我大概補充這一點。 責任編輯:李燁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凡是注明“來源:七禾網”的文章均為七禾網 yfjjl6v.cn版權所有,相關網站或媒體若要轉載須經七禾網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處。若本網站相關內容涉及到其他媒體或公司的版權,請聯系0571-88212938,我們將及時調整或刪除。
七禾研究中心負責人:劉健偉/翁建平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負責人:李賀/相升澳
電話: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產業(yè)中心負責人:果圓/王婷
電話: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員:唐正璐/李燁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財富管理中心
電話:13732204374(微信同號)
電話:18657157586(微信同號)
七禾網 | 沈良宏觀 | 七禾調研 | 價值投資君 | 七禾網APP安卓&鴻蒙 | 七禾網APP蘋果 | 七禾網投顧平臺 | 傅海棠自媒體 | 沈良自媒體 |
? 七禾網 浙ICP備09012462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10119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浙B2-20110481]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浙字第056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