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假來臨前,國際投行紛紛在目前高銅價的基礎上再次上調2011年國際銅均價預期,主要原因還是礦產銅供應趨緊、中國銅消費增長穩(wěn)定以及世界經濟復蘇等,仔細分析不難發(fā)現,這些投行的觀點難免顯得過于片面,且列舉的理由存在致命的盲點。筆者對2011年銅價的預期顯得相對悲觀,2009—2010期間商品市場吹起的虛幻泡沫已經面臨破滅的風險,而目前通脹銅牛也已經日暮西山。 再生銅PK礦產銅 由于礦石品位下滑、銅礦工人罷工導致的銅礦開工率不足以及礦產新增投資的匱乏使得目前以智利為代表的銅礦主產國供應增速明顯下滑,因此給市場帶來的銅礦石供應趨緊預期始終是國際投行以及媒體們炒作的寵兒。雖說銅是不可再生資源,地下銅礦也是越挖越少,但我們應該看到,隨著銅礦石的逐步開采,地上銅總量卻是在不斷增加,鑒于銅金屬近100%的可循環(huán)利用率以及人類需求具有飽和性,工業(yè)革命以來全球新舊廢銅總量已然是天文數字,僅2004年以來,我國精煉銅表觀消費總量就達3500萬噸,按13億人均算的話,人均消費總量達27公斤,遠超人均實際需求??梢灶A見的是,隨著國內節(jié)能減排的逐步深化,國內廢舊銅的巨大存量以及再生銅的低能耗將直接刺激再生銅業(yè)邁入快速發(fā)展期,再生銅的增量供應預期將有望抵消礦產銅供應減速帶來的利空。 緊縮預期以及高銅價抑制銅消費 1月20日,央行再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至此國內大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達到歷史新高,而目前銀監(jiān)會規(guī)定國內銀行的存貸比上限是75%,而且諸多銀行的存貸比都已經達到或微超警戒線,94%這一數字讓我們對銀行緊繃的資金鏈一目了然,而近期已經飆升到8%以上的1月期SHIBOR拆借利率更顯示出目前銀行不僅僅是無錢可貸這么簡單。在缺乏銀行資金支持的背景下,國內銅相關企業(yè)消費能力下降是毋庸置疑的,即使后市央行為解決眼下銀行的困境而再度加息,下游企業(yè)同樣將面臨高資金成本的壓力,其消費能力同樣受限。 其次,考慮到銅消費的價格彈性,2009—2010年國內銅超量進口的原因不僅僅在于國家4萬億投資的刺激,也有部分是因為銅均價低于5萬元/噸,且滬倫比值有利于進口。如今我國4萬億的經濟刺激計劃已經隨著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的到來而結束,而且目前銅月均價已經超過7萬元/噸,根據筆者了解到的現貨企業(yè)情況來看,銅價超過7萬元/噸后,企業(yè)因資金周轉率的原因將基本不考慮再建庫存,按訂單生產將成為常態(tài)。在不考慮2010年半年期通脹對國內經濟損害的情況下,筆者認為,在目前低比值情況下,國際投行們預期的節(jié)后我國繼續(xù)大量進口銅的情況將不會出現,除已經簽訂的長期合同進口外,難有更多冒著虧損風險而進口的,也就是說投行們炒作的中國強勁需求有望成為泡影。 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或將意外變臉 對于2010年下半年銅價瘋漲的行情,應該很少有人反對說不是由于通脹預期引起的,而全球商品市場的通脹預期也應該很少有人反對說不是由于美聯儲的QE2引起的,然而卻很少有人去探究美聯儲QE2的本質是什么。我們簡單的從圖中顯示的美國M2年末余額同比增速就可以看出,事實上美國的QE1和QE2并不“寬松”,不足4%、3%的增速讓筆者很難聯想到“QE”這個詞,相反我國2011年“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有望再次保持年末M2余額同比增加15%的速度。目前美國的基準利率可謂降無可降,考慮到“QE1和QE2”改善了美國的經濟環(huán)境、88美元左右油均價帶來了微幅通脹預期以及美聯儲的逆向超前操作習慣,筆者認為,后市美聯儲“意外”加息將成為可能,而因此導致的全球范圍內低息資金套利平倉盤將直接成為商品多頭的夢魘。 技術分析以及交易策略 技術上,目前具有定價權的倫銅不管是中期還是長期都已經碰到了價格通道上軌,大概9800美元/噸一線的壓力從近期倫銅調整走勢看是毋庸置疑的。另外,從波浪理論分析的話,2009年至今的銅價漲勢呈明顯的三浪結構,假設后市還有第四浪調整以及第五浪上揚的話,那么目前第四浪調整已經開始并至少將持續(xù)1個季度,假設后市沒有第四、五浪的話,作為三浪結構的反彈浪結束后將面臨深幅下跌的“大跌浪”。因此無論如何,銅市目前都將面臨深幅調整,操作上宜做空為主,考慮到國內春節(jié)假期即將來臨,過節(jié)空單倉位不宜超20%。
責任編輯:翁建平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凡是注明“來源:七禾網”的文章均為七禾網 yfjjl6v.cn版權所有,相關網站或媒體若要轉載須經七禾網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處。若本網站相關內容涉及到其他媒體或公司的版權,請聯系0571-88212938,我們將及時調整或刪除。
七禾研究中心負責人:翁建平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負責人:相升澳
電話: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產業(yè)中心負責人:洪周璐
電話:15179330356
七禾財富管理中心
電話:13732204374(微信同號)
電話:18657157586(微信同號)
七禾網 | 沈良宏觀 | 七禾調研 | 價值投資君 | 七禾網APP安卓&鴻蒙 | 七禾網APP蘋果 | 七禾網投顧平臺 | 傅海棠自媒體 | 沈良自媒體 |
? 七禾網 浙ICP備09012462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10119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浙B2-20110481]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浙字第056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