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大連商品交易所轉基因大豆合約退市,大豆期貨做的是新品種非轉基因大豆。在2003年秋天,大豆在每噸2400到2500的時候,我預計大豆2004年春天能漲到4000左右。 當時一直在買進賣出做大豆,到了國慶前,我樹立了堅定做多的思路 注:大商所原大豆合約是轉基因大豆,于1993年11月18日上市,從1996年開始成為大商所的主打品種,并逐步成為當時中國期貨市場的支柱性品種。2001年大豆期貨成交量為9077.9萬手,成交金額19126億元,分別占全國期貨市場總成交量和總成交金額的76%和64%。2002年成交量為6263萬手,成交金額13221億元,分別占全國期貨市場總成交量和總成交金額的45%和34%。2002年3月15日大商所上市交易非轉基因黃大豆1號,到了2002年12月,黃大豆1號合約成交量達1111萬手,占當月全國期市總成交量的58%,成為國內最大期貨品種。2003年1月15日是原轉基因大豆S0301合約最后一個交易日,以2480元/噸結束交易,那時期貨市場的大豆合約都是非轉基因大豆了。后來到2004年12月22日,大商所黃大豆2號合約上市,這一合約允許非轉基因和轉基因兩種大豆交割。 1996年牛市之后,一直到2003年,大豆的價格大多在每噸1800到2500之間箱體震蕩。這給了很多人一個固定的概念,因為多少年了價格就是在這個區(qū)間徘徊。 那么我為什么判斷2003年大豆會大漲呢?我開始做期貨時的經(jīng)紀人叫王麗華,她看到我對基本面感興趣后,把她在火車上認識的一個大豆現(xiàn)貨商朋友的電話給了我。這位現(xiàn)貨商姓劉,老家安徽的,在黑龍江做大豆生意,我一開始和他打電話的時候因為不認識、不熟悉,溝通比較難,但聯(lián)系了兩三年后,互相熟悉了、認可了,也就成了朋友(現(xiàn)在還常見面)。2003年國慶前我和他通過多次電話,確認了玉米價值高、大豆價值低的情況已經(jīng)運行了幾年,大豆的價值必然會調整,結合他了解的比較全面及時的大豆收獲、供應情況,再根據(jù)我當時對家鄉(xiāng)周邊大豆播種面積大幅減少的切身感受,以及當年的氣候環(huán)境、庫存情況等,我判斷大豆要上漲。(我小時候,家鄉(xiāng)及周邊農村大豆種植面積占耕地的50% ,到2003年降到20%左右,到2012年連1%都沒有了。) 具體來說,主要依據(jù)以下幾個方面的分析確認大豆要上漲: 第一方面,2003年之前,大豆的價格好幾年都在低位徘徊,農民種大豆利潤很少,和其他農作物相比,尤其和玉米相比,比價關系也處在下風,因此農民種大豆的積極性持續(xù)低迷,造成國內大豆種植面積下降(當時國產大豆的產量占國內消費的比重還很大,在世界上也有一定的分量)。 第二方面,因為全球大豆進出口比較暢通,價格聯(lián)動性好,美國也因為大豆價格常年低迷而減少了種植面積。 第三方面,2003年秋天美國大豆產區(qū)大旱,中國黑龍江大豆產區(qū)也受災,導致北半球大豆畝產下降。 第四方面,中國當時的國家儲備大豆只有幾十萬噸,為了壓制大豆價格的上漲,國家的庫存早就拍賣光了。同時,美國的庫存也在歷史低點。 第五方面,中國的經(jīng)濟運行良好,物價持續(xù)幾年保持穩(wěn)定,而2003年開始,起了一點通脹的苗頭。 第六方面,早在1995-1996年大豆就漲到過3600左右,時隔七八年后,大豆供求平衡再次被打破,若供求缺口較大,完全有可能再漲到4000(在這七八年中,其他相關品種的價格都有很大的升幅)。 當時官方公布的數(shù)據(jù)說是預計黑龍江大豆減產5%左右,其實不然,種植面積、單產都下降,所以現(xiàn)實不像國家公布的那樣,實際減產在30%。其實,即使國家知道減產會比較多,也幾乎不會說減產30%這樣的數(shù)據(jù),因為國家有國家的用意,有它的利益出發(fā)點,國家必須為穩(wěn)定物價而努力。 注:在預測價格漲跌時,國家公布的數(shù)據(jù)能不能相信,相信多少,我們自己心里要有判斷,特別是在受災減產的時候,最好是自己去實地調查,若不能大范圍調查,則可以以點帶面深入了解實際的情況。 種植面積和單產兩者都下降,這對價格的影響是很大的,而且當時國家已經(jīng)拋光了儲備,沒有了調控能力。大豆相當于是處在“無庫存、低產量”的狀態(tài)下,價格大幅上漲的基礎已經(jīng)打好。
傅海棠老師自媒體【傅海棠頻道】已上線,掃碼關注 責任編輯:黃榮益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本網(wǎng)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wǎng)站凡是注明“來源:七禾網(wǎng)”的文章均為七禾網(wǎng) yfjjl6v.cn版權所有,相關網(wǎng)站或媒體若要轉載須經(jīng)七禾網(wǎng)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處。若本網(wǎng)站相關內容涉及到其他媒體或公司的版權,請聯(lián)系0571-88212938,我們將及時調整或刪除。
七禾研究中心負責人:翁建平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負責人:相升澳
電話: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產業(yè)中心負責人:洪周璐
電話:15179330356
七禾財富管理中心
電話:13732204374(微信同號)
電話:18657157586(微信同號)
![]() 七禾網(wǎng) | ![]() 沈良宏觀 | ![]() 七禾調研 | ![]() 價值投資君 | ![]() 七禾網(wǎng)APP安卓&鴻蒙 | ![]() 七禾網(wǎng)APP蘋果 | ![]() 七禾網(wǎng)投顧平臺 | ![]() 傅海棠自媒體 | ![]() 沈良自媒體 |
? 七禾網(wǎng) 浙ICP備09012462號-1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802010119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浙B2-20110481]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浙字第056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