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者需要培養(yǎng)自己的業(yè)余愛好,尋找自己的閃光點,勇敢地結交一些真心朋友,建立一些并非來源于能量索取,而是基于共同愛好或彼此欣賞的親密關系。 在過去的一年中,除了工作,我還修讀了心理學研究生課程,并以全優(yōu)成績名列專業(yè)第一。不過,在拿到成績單的時候,我并不快樂,因為有一門課程我只考了80分,這是所有學科中成績最低的一門課程。事實上,由于其他課程的成績過高,超過了學科統(tǒng)計平均成績上限,所以這門課程的成績如何都無損于對我所有課程成績的評定。然而,這個80分讓我一直耿耿于懷,更可怕的是,我發(fā)現(xiàn)自己很久沒有體會到快樂了。 如果說孩子的快樂是一種本能,那么成年人的快樂則是一種能力。遺憾的是,這正是我欠缺的部分,而且對于成功的渴望、對于優(yōu)秀的執(zhí)念,已經(jīng)透支了我的身體和精神,給我?guī)砹艘幌盗袉栴}。這種感覺似曾相識,因為在做交易的時候,我也有過這樣的體會,盈利了覺得自己賺得不夠多,賺得不夠多就會拖延,最后變成虧損,而我把虧損看成是一種極端的錯誤??梢哉f,我已經(jīng)很長時間沒有體會過這份工作的快樂了。作為一名心理學研究生,我開始反省問題出在哪里。 問題根源 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心理能量,這種能量可以化解生活中的消極事件,幫助我們平復情緒,接受教訓,以應對未來更多更難的挑戰(zhàn),但很多人其實是缺少這種心理能量的,因為能量是一個流動的過程,它從某處出來,流向別處。 如果一個人的內心強韌又自信,那么他可以把很多負面事件轉化為積極的能量,在與人交往時坦蕩自然,心理能量轉化為溫暖和快樂,與他交往的人也都會覺得愉快。所以說,在心理能量的良性循環(huán)中,與外界交換是能量增加的一個過程。然而,一旦這個人缺乏心理能量,他就需要不斷吸取能量,但這種渴求會變成苛求,對內不放過自己,要求自己做到完美,以獲得外界的認可,再用這種認可來證明自己的優(yōu)秀,與人交往的時候急于證明自己,極度渴望獲得肯定和贊美,有時候表現(xiàn)得很浮夸。 與此同時,他們對外界又有著過高的要求,例如,付出就急于得到回報,因為他們的能量是匱乏的,沒有快速的能量回流,無法維持自己脆弱的內心。發(fā)展到最后,由于內心嚴重的匱乏感,造成心理能量的入不敷出,造成自己對內對外更加嚴苛的要求,破壞了人際關系,也破壞了內心平衡。 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我心理咨詢的經(jīng)驗中,有嚴重心理匱乏感的人,往往與原生家庭有極大的關系。這種匱乏感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如影隨形,甚至發(fā)展壯大到難以控制,這多數(shù)是因為他們在和一個更強大的、無法反抗的、心理匱乏的人長期相處,這個人通常是父母,而心理匱乏的人需要對外吸取能量,來維持他們自己內心的平衡。 就如幼苗的成長需要土壤提供養(yǎng)分,這種啟動能量來自我們的原生家庭,但如果土壤不但不供能,反而從幼苗吸取能量,會發(fā)生什么呢?幼苗的成長會不健康,無法發(fā)育出自己完善的能量交換和循環(huán)體系,在與外界(他人)的交往中會出現(xiàn)困難,將很難從同伴關系中獲得能量。 那么還有其他途徑嗎?有的,幼苗會把能量寄希望于陽光,這個陽光,可能是學業(yè)上的自信,可能是外貌自信,可能是優(yōu)秀的工作成績,這些外源性不是心源性的能量來源,而是需要大量努力達成的。不出意外的話,這個人將成為某個或某些方面的完美主義者。雖然這些將是他們維持整個內心世界平衡的支點,但由于對自己的要求過高,成功又總是來得很慢,達不到他們要求的目標,所以他們必須不斷投入。然而,這個過程是一種緊迫的、疲于奔命的,而不是踏實、有節(jié)奏的,所以我們通常很難感到快樂。 應對措施 在成長的過程中,如果你已然體會過匱乏感帶來的種種不適甚至痛苦,那么這種傷痛大抵永遠留在你的記憶里,在生命的某些時刻暗暗地冒出來,讓你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舉動。不過,我們還有另外一個法寶,那就是自身的成長。 在我們看來,種種心理問題的根源均在于,當時的自己還沒有強大到可以抵御這些問題,但我們不會永遠原地踏步。比如,我們很難去改變父母,但長大后卻有了遠離原生家庭的能力,擁有獨立的經(jīng)濟能力。心理能量的來源如果單一,將帶來偏執(zhí)和嚴苛的完美追求,但支點構建得多了,力量就會平衡。例如,職業(yè)交易者也需要培養(yǎng)自己的業(yè)余愛好,尋找可以欣賞自己的點,勇敢地結交一些真心朋友,建立一些并非來源于能量索取,而是基于共同愛好或彼此欣賞的親密關系。 事實上,獲得心理能量的來源并不難找,難度在于意識到自己的匱乏。只有找到自己內心世界無法平衡的根源,才能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重塑心理能量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從而找到自己的節(jié)奏,欣賞自己,也放過自己。 責任編輯:七禾編輯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wǎng)站無關。本網(wǎng)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wǎng)站凡是注明“來源:七禾網(wǎng)”的文章均為七禾網(wǎng) yfjjl6v.cn版權所有,相關網(wǎng)站或媒體若要轉載須經(jīng)七禾網(wǎng)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處。若本網(wǎng)站相關內容涉及到其他媒體或公司的版權,請聯(lián)系0571-88212938,我們將及時調整或刪除。
七禾研究中心負責人:翁建平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負責人:相升澳
電話: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產(chǎn)業(yè)中心負責人:洪周璐
電話:15179330356
七禾財富管理中心
電話:13732204374(微信同號)
電話:18657157586(微信同號)
![]() 七禾網(wǎng) | ![]() 沈良宏觀 | ![]() 七禾調研 | ![]() 價值投資君 | ![]() 七禾網(wǎng)APP安卓&鴻蒙 | ![]() 七禾網(wǎng)APP蘋果 | ![]() 七禾網(wǎng)投顧平臺 | ![]() 傅海棠自媒體 | ![]() 沈良自媒體 |
? 七禾網(wǎng) 浙ICP備09012462號-1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802010119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浙B2-20110481]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浙字第056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