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22年,全球風云變幻,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世界又一次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 展望2023年,國內防疫政策進一步調整優(yōu)化,同時穩(wěn)增長政策進一步發(fā)力,有望推動2023年經濟增速向5-5.5%的潛在增速水平回歸。 那么,2022年有哪些重大經濟事件值得回顧,2023年的市場趨勢、投資策略又是怎樣的? 以下是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先生帶來的解讀。 01、2022年得失回顧 (1)2022年之“失”:增長低于2021年預期 圍繞持續(xù)上升的不確定性,2022年全球資本市場波動劇烈,多空因素復雜交織,市場風格頻繁切換,很多因素是站在2021年底難以預見的。 第一,基于2021年防疫的優(yōu)秀表現,我們有理由認為2022年疫情不會成為重要的宏觀因素。 但實際情況是,年內疫情沖擊,A股也受到一定影響,目前我們還處在防疫政策不斷優(yōu)化、感染人數上升的“爬坡過坎期”。 第二,2021年底我們有充足的理由認為,在政策發(fā)力支撐下能夠實現既定的增長目標。 但由于疫情反復沖擊居民消費、房地產超預期下滑等內外部風險因素不斷發(fā)酵影響,2022年全年GDP增速在3%左右,明顯低于既定的增長目標,也低于年初市場的普遍預期。 第三,2021年年中開始,市場普遍預期美聯(lián)儲2022年下半年才開啟加息,并且在7月和12月各加息1次。 但實際情況是,我們見證了美聯(lián)儲本世紀以來多項“新紀錄”,首次加息50基點,今年累計加息接近400基點,加息節(jié)奏之快、幅度之大遠超預期。 第四,年初大家普遍認為,全球剛經歷了新冠疫情沖擊,忙著復蘇生產和消費,不會出現大風險事件。 但年初俄烏沖突爆發(fā),全年地緣政治風險有增無減,進一步加劇了全球能源、農產品等供應鏈問題。 事后來看,即便個別因素能夠提前預判,這些超預期因素造成的共同沖擊和影響非常難以預見。 (2)2022年之“得”:投資機會回顧 即使2022年有許多超預期因素,但放眼整個大環(huán)境,靈活應對依然能夠找到投資機會。 第一,全球能源轉型疊加俄烏沖突,傳統(tǒng)能源退出過快與新能源跟進速度偏慢造成了全球能源缺口被進一步放大。 所以在1-4月份,A股傳統(tǒng)能源領域權益和大宗商品具有較好的配置價值,典型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同時穩(wěn)增長主線也展現出一定韌性。 第二,在國內疫情防控取得積極進展后,市場迎來底部反轉的估值修復行情。 主要是4月底,中央召開會議釋放了要適度超前建設的信號,成為年內A股反彈的起點。 同時,上海疫情在5月進一步得到控制,復商復市和復工復產穩(wěn)步推進。全球市場也對美聯(lián)儲加息形成了穩(wěn)定預期。 內外部制約因素共同減弱,使得A股在5-6月份迎來了一波反彈行情。 第三,信創(chuàng)等自主可控板塊機會。隨著美聯(lián)儲加息一再提速,給市場帶來壓力。 而在普跌格局下,國家安全和自主可控概念逆勢居上,尤其是帶有自主可控和國家安全概念的計算機和國防軍工,在國家明確提出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目標后表現突出,這是7-10月份可以把握的機會。 第四,隨著11月公布的10月美國CPI不及預期導致加息預期緩和,桎梏已現松動。同時,內部防疫優(yōu)化,地產政策轉暖,再次帶動市場反彈。 綜合來看,2022年內外部情況錯綜復雜,根據最新情況靈活調整配置的“圓略”,能獲得相對的優(yōu)勢。 02、從復蘇政策和貨幣政策角度 分析明年市場趨勢 近期防疫政策進一步優(yōu)化,防疫經濟成本有望大幅下降,同時穩(wěn)增長政策進一步發(fā)力,有望推動2023年經濟增速向5-5.5%左右的潛在增速水平回歸。 從節(jié)奏上看,由于基數效應,也許2023年二季度是經濟增速最高點,四季度也望形成一個小“翹尾”。 從結構上看,2023年歐美經濟陷入衰退風險已逐步顯現,外需回落幾成定局。 因此內需是2023年增長的主要動力。 一是制造業(yè)投資有望明顯加力,二是基建投資政策力度不減,三是經濟、就業(yè)回暖帶動居民部門信心修復,疊加防疫政策優(yōu)化后消費場景復蘇,消費端也有望迎來明顯修復。 但發(fā)達經濟體繼續(xù)收緊貨幣政策的風險和掣肘依然不容忽視,維持相對寬松的貨幣政策窗口期有限,預計仍以結構性工具為主。 隨著國內經濟逐步走出底部,就業(yè)持續(xù)修復后國內下半年可能面臨潛在的通脹風險,也可能推動貨幣政策有所收緊。 綜合以上情況分析: 2023年上半年的國內大環(huán)境是經濟向好、穩(wěn)增長政策延續(xù)發(fā)力、流動性維持合理充裕,即增長向好疊加利率平穩(wěn),市場有望演繹以估值修復為主的震蕩向上行情。 但目前看來,還不具備全面牛市的條件。 2023下半年大環(huán)境是國內經濟繼續(xù)穩(wěn)中向好,然而穩(wěn)增長政策可能逐步退出、通脹風險逐步顯現,流動性可能有所收緊,即增長向好疊加利率上行,市場預計在盈利改善和流動性收緊中以震蕩格局為主。 從全年來看,經濟向好疊加利率上行趨勢,可關注金融風格和消費風格機會,低配周期風格;而成長風格可考慮把握上半年流動性相對充裕情況下的估值修復行情。 03、2023年投資主線和投資策略 目前看來,2023年以美國經濟陷入溫和衰退下美聯(lián)儲貨幣政策開啟轉向為分界點,分為上下半場來把握。 (1)上半場 以美聯(lián)儲繼續(xù)加息和國內經濟回升為主線,時間大致在6月中旬前后,可以考慮優(yōu)先配置國內資產優(yōu)于海外資產。 大類資產配置上考慮超配國內權益,其次為國內商品,全球大宗以及債市預計均偏弱運行。 國內權益方面,建議圍繞政策發(fā)力點進行配置,重點放在制造業(yè)轉型升級與防疫政策調整上。 根據2009、2015、2018年經驗來看,外需減弱帶動出口下行的年份,往往也是政策端大力推動制造業(yè)轉型升級、帶動制造業(yè)投資的重要年份。 總結來說,一方面密切關注政策端對制造業(yè)轉型升級帶來的趨勢性機會,繼續(xù)考慮配置制造業(yè)轉型大方向較為確定的儲能、風電等新能源熱門賽道,計算機軟件等領域國產替代,以及高端制造領域的潛在機會。 另一方面,防疫政策雖然有所優(yōu)化,但國內確診人數難免面臨高峰,可關注醫(yī)藥生物涉及新冠相關的疫苗、醫(yī)療設備等板塊。 (2)下半場 以美國經濟陷入溫和衰退推動美聯(lián)儲結束加息為主線,國內經濟整體趨穩(wěn)。 下半場海外資產吸引力有所提升,但國內資產同樣向好,全球范圍內權益依然優(yōu)于商品,債券吸引力有所反彈但仍需謹慎。 可關注原油、黃金、銅等國際大宗品反彈機會,以及2023年四季度美股反彈機會。 國內權益或可圍繞經濟復蘇進行配置,重點放在消費復蘇與地產景氣企穩(wěn)上。 隨著上半年經濟修復從政策拉動轉向內生深層次修復,或可優(yōu)先考慮配置可選消費品復蘇主線,如食品飲料、商貿零售和輕工制造相應的配置機會; 其次是房地產托底政策效果逐步顯現,有望帶動房地產景氣企穩(wěn)以及部分房企出清提振市場集中度,可考慮配置房地產開發(fā)以及物業(yè)服務板塊,以及房地產下游相應的家用電器等板塊。 此外,宏觀經濟以及房地產回暖向好,信貸資產質量改善下的銀行也具備配置價值。 2022年已經悄然離去,無論過去的一年是驚喜還是遺憾,都要相信2023年中國經濟將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惠及中國資本市場的參與者。 在此,祝各位投資者朋友2023年心想事成、萬事如意、收益長虹! 責任編輯:七禾編輯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凡是注明“來源:七禾網”的文章均為七禾網 yfjjl6v.cn版權所有,相關網站或媒體若要轉載須經七禾網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處。若本網站相關內容涉及到其他媒體或公司的版權,請聯(lián)系0571-88212938,我們將及時調整或刪除。
七禾研究中心負責人:翁建平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負責人:相升澳
電話: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產業(yè)中心負責人:洪周璐
電話:15179330356
七禾財富管理中心
電話:13732204374(微信同號)
電話:18657157586(微信同號)
![]() 七禾網 | ![]() 沈良宏觀 | ![]() 七禾調研 | ![]() 價值投資君 | ![]() 七禾網APP安卓&鴻蒙 | ![]() 七禾網APP蘋果 | ![]() 七禾網投顧平臺 | ![]() 傅海棠自媒體 | ![]() 沈良自媒體 |
? 七禾網 浙ICP備09012462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10119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浙B2-20110481]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浙字第056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