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5年01月07日 星期二

聚合智慧 | 升華財富
產業(yè)智庫服務平臺

七禾網首頁 >> 產業(yè)&金融精選

2018政府工作報告,這8大關鍵詞值得重點關注!

最新高手視頻! 七禾網 時間:2018-03-08 08:54:09 來源:債市覃談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發(fā)布,這是自十九大提出“新時代”和強調高質量增長以來,發(fā)布的首份政府工作報告,我們以8大關鍵詞對值得關注的要點進行梳理。



1、經濟目標:GDP增長目標持穩(wěn),強調高質量增長


18年GDP增長目標依然定在“6.5%左右”,CPI漲幅3%左右,城鎮(zhèn)新增就業(yè)1100萬人以上,均與17年持平。從十九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看,經濟發(fā)展目標已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fā)展,政策淡化總量目標,更多關注增長質量與結構。


事實上,在已經召開的各省兩會上,已有安徽、天津等多省市調低了18年增長目標。我們認為,18年受制造業(yè)復蘇和消費升級提振,政策層穩(wěn)增長壓力不大,不過全年實際GDP增速可能小幅回落至6.7%左右,名義GDP增速回落至10%左右區(qū)間。


2、赤字率:預算赤字率超預期下調,但廣義赤字率基本持平


18年財政政策基調從“更加積極有效”轉向“聚力增效”,預算赤字率從16、17年的3%超預期下調至2.6%,赤字目標規(guī)模2.38萬億與上年持平,其中中央財政赤字1.55萬億,地方財政赤字8300億。


赤字率目標意外下調,反映政策層對經濟內生增長信心增強,財政刺激托底需求下降,也與18年宏觀去杠桿和防范地方債務風險的方向一致。



但是,考慮到地方專項債券對赤字的彌補,18年地方專項債安排大幅擴張至1.35萬億,而16、17年僅為4000億和8000億,則18年廣義赤字絕對規(guī)模比17年繼續(xù)擴張,廣義赤字率(預算赤字+地方專項債除以GDP)與17年基本持平在4%左右。


專項地方債的大幅擴容為地方政府提供了一個合法且透明的舉債渠道,部分對沖了金融嚴監(jiān)管和預算目標下調對地方融資收緊的壓力。



預計18年國債總發(fā)行量3.4萬億左右。2018年中央財政赤字目標1.55萬億,與17年持平,對應2018年新增國債凈融資不超過1.55萬億,我們預計與17年基本相近在1.5萬億左右,但18年國債到期量從2.53萬億下降至1.9萬億,因此,18年國債總供給預計從4萬億下降至3.4萬億左右,同比縮量6038億。


預計18年地方政府債總發(fā)行量3.9萬億左右。18年地方政府預算赤字8300億,專項地方債新增13500億,則地方債新增量預計2.18萬億,再加上18年地方政府債尚有1.73萬億有待置換,因此,18年地方債總供給預計在3.91萬億左右,同比下降4900億。同時,由于18年地方債到期量從17年的2414億大幅攀升至8389億,則凈融資將進一步收縮,從17年的4.12萬億下降至3.07萬億左右,總供給壓力有所緩解,利于利率債供需關系改善。


3、貨幣政策:淡化M2和社融目標,政策基調從“穩(wěn)健中性”重回“松緊適度”


17年貨幣政策基調強調“穩(wěn)健中性”,實質就是偏緊。全年M2和社融增長分別從11.3%和12.8%下降至8.2%和12%,央行在不提高政策利率的情況下,多次對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加息,容忍市場利率走高,強勁收縮銀行同業(yè)、非標和表外業(yè)務,抑制地方債務風險擴張。


17年以“M2-GDP-CPI”衡量的超額流動性由正轉負,大幅下降至-0.4%,歷史上僅有11年3季度、07年4季度和08年1季度曾出現(xiàn)負值,都對應了銀行間流動性極度緊張。


18年貨幣政策基調重提“松緊適度”,淡化M2和社融目標增速。18年取消了M2和社融增長目標,淡化總量目標。更重要的是,貨幣政策基調似乎有一些微妙轉向,隨著以大資管新規(guī)為代表的強監(jiān)管落地,勢必對整體流動性產生重大影響,需要央行在必要時及時維護流動性合理穩(wěn)定,嚴監(jiān)管發(fā)力,貨幣政策可有更多操作空間。


從邊際上看,隨著金融機構內部信用派生的流動性收縮,以及外匯占款流入邊際改善,M2增速有望觸底回升至9-10%區(qū)間,帶來整體流動性的邊際改善。


4、供給側改革:從“做減法”,轉向“做加法”


17年供給側改革“三去一降一補”的核心是做減法,把“扎實有效去產能”放在首位,把“三四線房地產去庫存”放第二位,“非金融企業(yè)去杠桿”放第三位,可見“三去一降”的做減法操作是17年工作焦點。


18年供給側改革重點轉向“補短板”,報告中將“發(fā)展壯大新動能”和“加快制造強國建設”列為供給側改革任務前兩位,加快制造業(yè)升級,培育經濟新動能。提出主要新增投資和支持方向有:


1)新技術、新業(yè)態(tài)、新模式,做大做強新興產業(yè)集群,實施大數據發(fā)展行動,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fā),在醫(yī)療、養(yǎng)老、教育、文化、體育等領域推進“互聯(lián)網+”,發(fā)展智能產業(yè)等;


2)加快制造業(yè)升級,推動集成電路、第五代移動通信、飛機發(fā)動機、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產業(yè)發(fā)展,事實重大短板裝備專項工程,發(fā)展工業(yè)互聯(lián)網,創(chuàng)建“中國制造2025”示范區(qū)。


對鋼鐵、煤炭行業(yè)去產能成果給予肯定。報告提出,5年來退出鋼鐵產能1.7億噸以上、煤炭產能8億噸,安置分流職工110多萬人。2016-17連續(xù)兩年過剩產能清理關閉力度均超預期。


提出18年鋼鐵去產能3000萬噸、煤炭去產能1.5億噸目標,同時淘汰關停不達標的30萬千瓦以下煤電機組,加大“僵尸企業(yè)”破產清算和重整力度,做好職工安置和債務處置??紤]到16-17年去產能力度超出預期,18年的這一去產能目標并不低,政策的落實將利于煤炭、鋼鐵行業(yè)基本面繼續(xù)改善,龍頭企業(yè)業(yè)績增長繼續(xù)維持高位。


5、減稅降費:進一步為企業(yè)和個人部門減負


1)繼續(xù)強調為企業(yè)減稅、減費。報告提出18年再為企業(yè)和個人減稅8000多億元。將改革增值稅,按三檔并兩檔調整稅率水平;降低制造業(yè)、交運行業(yè)稅率;擴大減免小微企業(yè)范圍;提高企業(yè)新購入儀器設備稅前扣除上限、實施境外所得綜合抵免等。


2)繼續(xù)降低非稅負擔,提出全年要為市場主體減輕非稅負擔3000多億元。清理行政收費,調低政府性基金征收標準,繼續(xù)階段性降低“五險一金”繳費比例,降低商業(yè)電價10%,降低過橋過路費用等。


3)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增加子女教育、醫(yī)療等專項費用扣除,將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優(yōu)惠政策再延長3年。


整體上,財稅政策對企業(yè)和個人減負力度不斷加大,一方面對沖了目前企業(yè)面臨的原材料成本上升、環(huán)保開支擴大、財務費用上升的壓力,另一方面,降低了居民部門負擔,增強可支配收入和消費升級動力。利于進一步激發(fā)經濟主體活力,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是擴張性財政政策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


6、房地產:三大關鍵詞——新3年棚改計劃、租購并舉、房產稅


兩會報告針對房地產的表述有3方面值得關注:


1)啟動新的3年棚改攻堅計劃,18年開工580萬套,比17年略降20萬套。17年棚改貨幣化對三四線房地產銷售的支撐超過30%,盡管棚改高峰期已過,但18年棚改力度沒有明顯減弱,有利于進一步加大去庫存力度,對房地產銷售和投資形成正向拉動作用,不會出現(xiàn)斷崖式下跌。


2)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落實地方主體責任,培育住房租賃市場,發(fā)展共有產權住房。各地將加快租購并舉住房制度建設,根據經濟參考報報道,截止18年1月,共有31個省市發(fā)布住房租賃市場實施意見,主要政策包括:一是加快培育住房租賃市場主體,二是鼓勵租賃住房消費,三是完善租售同權,四是增加租賃土地與房源共計,五是提供政策優(yōu)惠,六是提供金融支持等;


3)推進房地產稅立法。這是時隔4年,政府工作報告重提房地產稅立法,從長遠看,有利于建立房地產調控和地方財稅的長效機制。


7、金融防風險:兩大風險焦點


報告提出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zhàn),關注兩大風險點:1)加強對“影子銀行、互聯(lián)網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監(jiān)管”,打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等違法活動;2)加強對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監(jiān)管,“嚴禁各類違法違規(guī)舉債、擔保等行為”,要求“省級政府對本轄區(qū)債務負總則,省級以下地方政府各負其責,積極穩(wěn)妥處置存量債務”。這兩大風險仍是18年嚴監(jiān)管的重要工作主線。


8、擴大對外開放: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fā)展


報告提出,1)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帶動中國制造和中國服務走出去,加大西部、內陸和沿邊開放,拓展經濟新空間;2)下調汽車、部分日用消費品等進口關稅,促進產業(yè)升級和貿易平衡;3)同時,18年還將全面放開一般制造業(yè),擴大電信、醫(yī)療、教育、養(yǎng)老、新能源等領域開放,有序放開銀行卡清算等市場,放寬外資保險經紀、銀行、券商等外資股限制,簡化外資企業(yè)設立程序,全面推廣復制自貿區(qū)經驗。這些舉措將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范圍和層次,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fā)展。

責任編輯:李燁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凡是注明“來源:七禾網”的文章均為七禾網 yfjjl6v.cn版權所有,相關網站或媒體若要轉載須經七禾網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處。若本網站相關內容涉及到其他媒體或公司的版權,請聯(lián)系0571-88212938,我們將及時調整或刪除。

聯(lián)系我們

七禾研究中心負責人:劉健偉/翁建平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負責人:李賀/相升澳
電話: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產業(yè)中心負責人:果圓/王婷
電話: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員:唐正璐/李燁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財富管理中心
電話:13732204374(微信同號)
電話:18657157586(微信同號)

七禾網

沈良宏觀

七禾調研

價值投資君

七禾網APP安卓&鴻蒙

七禾網APP蘋果

七禾網投顧平臺

傅海棠自媒體

沈良自媒體

? 七禾網 浙ICP備09012462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10119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浙B2-20110481]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浙字第05637號]

認證聯(lián)盟

技術支持 本網法律顧問 曲峰律師 余楓梧律師 廣告合作 關于我們 鄭重聲明 業(yè)務公告

中期協(xié)“期媒投教聯(lián)盟”成員 、 中期協(xié)“金融科技委員會”委員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