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5年02月23日 星期日

聚合智慧 | 升華財富
產業(yè)智庫服務平臺

七禾網首頁 >> 投資視角 >> 產業(yè)研究

深度起底中國成品油出口機制

最新高手視頻! 七禾網 時間:2017-04-19 17:19:59 來源:中信期貨研究資訊

自2013年以來,中國成品油出口量大幅增加;汽柴煤油出口量年均增加33%,凈出口年均增長60%。成品油出口大增原因在于供應增加需求放緩,市場由供不應求轉為供過于求,過剩產能壓力需要通過出口化解。進口權放開使原油進口量快速增加,新裝置投產使煉能繼續(xù)擴張,成品油產量保持增長;經濟增速放緩、結構轉型升級,新能源替代效應使2016年成品油需求出現(xiàn)八年來首次同比下滑。


目前成品油出口仍面臨諸多挑戰(zhàn):國內外定價機制及價格差異使出口利潤受限、品質差異增加煉廠工藝調整要求、基礎設施不完備限制出口物流、周邊煉能快速增長擠壓出口空間等。相關政策如進口配額、出口配額、出口政策、產能規(guī)劃等也影響未來出口市場。下文將就成品油出口進行歷史回顧、現(xiàn)狀梳理、未來展望。


一、成品油出口回顧


1.1 分時期回顧


1.1.1 供不應求階段(2005-2008)


2000年以來,中國經濟快速增長,成品油需求強勁,整體市場供不應求。一方面,國內產能增長不及消費。工業(yè)發(fā)展帶動柴油需求大幅增加,而過去煉能多以富產汽油的催化裂化裝置為主,柴油供應緊張頻現(xiàn);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汽油階段性供應緊張。另一方面,國內外價格倒掛抑制生產積極性。國內成品油調價周期較長,國際油價快速上行,生產利潤微薄甚至虧損,部分產能主動限產。在此期間,消費量年均增加8%,而產量凈增加6.4%,成品油市場以凈進口為主。


1.1.2 供需平衡階段(2009-2012)


2008年金融危機后,工業(yè)發(fā)展短期受挫。2009年成品油需求轉為負增長。此后政府經濟刺激下消費雖恢復上行,但增速已大為放緩,而產能卻快速擴張。成品油價格機制改革使調價周期由原來22工作日縮短至10個工作日,煉廠利潤回升增加開工積極性。期間年均消費增速回落至6.3%,而產量增幅則上升至7.8%。進口減少、出口增加,成品油市場由凈進口逐漸向凈出口過渡。


1.1.3 供過于求階段(2013-2016)


2013年后,經濟增速繼續(xù)放緩。原料進口增加,精煉產能擴大、消費增速下滑使成品油市場全面進入供過于求階段。此前柴油短缺使新增產能以富產柴油的加氫裂化為主,工業(yè)需求低迷使柴油過剩壓力尤為明顯;而汽車銷量繼續(xù)增加對汽油消費形成支撐。柴汽消費比持續(xù)下行,煉廠相應下調柴汽生產比。成品油出口由平穩(wěn)增長進入快速增長,柴油成為出口增速最快品種。




1.2 分品種回顧


1.2.1 汽油


汽油是中國傳統(tǒng)出口產品,主要出口對象為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2000年汽油出口量為455萬噸,而柴油僅為55萬噸。2001年中國加入WTO后,原油進口關稅從16%下調至0,汽油進口關稅從9%下調至5%;汽油出口占產量比由1996年的4%,大幅增加至2003年的16%(圖5)。此后經濟快速發(fā)展、汽車銷量大增促進國內汽油需求,國家對成品油出口調控,并于2006年取消出口退稅,出口增速開始放緩。2008年,奧運會前為確保供應,國家減少出口增加進口,15年來首次出現(xiàn)季度凈進口,出口產量比下滑僅3%。


2009年后,盡管經濟增速放緩,大部分成品油需求下滑。但在降低購置稅等一系列汽車消費鼓勵政策下,汽車銷量持續(xù)增加,國內汽油需求維持較高增速。而此前數年煉廠持續(xù)提高柴汽生產比,新增產能以主產柴油為主,汽油供應增幅相對較緩。近年來盡管汽油出口回升,但占產量比仍維持相對低位。直到2016年出口量才首次超越2003年的前高。


1.2.2 柴油


以2008年為拐點,柴油市場經歷從凈進口到進出口的轉變。1999-2008年,柴油需求量年均增速達11%,工業(yè)化中期階段柴油需求快速增長。國內柴油傾向工農業(yè)需求,政策定價相對低位,產量增幅不及消費,柴油進口持續(xù)增加。柴油需求增幅高于汽油,傳統(tǒng)產能以汽油為主,柴油消費比及生產比持續(xù)上行(圖8)。2008年,國際油價高位使一季度煉廠虧損減產以及奧運前確保供應,柴油進口創(chuàng)15年來新高。


2009年,受工業(yè)低迷影響,柴油需求十年來首次出現(xiàn)負增長,柴汽生產比及消費比開始拐頭向下。2009-2016年均增速僅為2%;期間僅2010、2011年實現(xiàn)了13%和7%的需求年增幅,其余年份增幅均不到1.5%,并于2016年再次出現(xiàn)負增長(-5%)。2010年部分由于當年節(jié)能減排限電措施增加對柴油發(fā)電的需求;2011年則是由于當年二三季度檢修高峰期數起火災事件使柴油供應下滑,四季度農忙及工業(yè)需求旺季,國家下調成品油價刺激需求,柴油短期供不應求,再度停止出口緊急進口確保供應。


此后柴油需求繼續(xù)放緩,出口大幅增加以化解國內過剩壓力。出口量從2012年的185萬噸增加至2016年的1540萬噸,年均增幅166%,成為成品油出口增速最快品種。2015年柴油出口量首次超過汽油成為第二大出口油種,2016年首次超過煤油成為第一大出口油種。


1.2.3 煤油


中國煤油出口量自2004年以來保持年均17%的速度穩(wěn)定增長,整體受經濟周期影響弱于汽油和柴油,但仍然體現(xiàn)出較為明顯的階段性特征。2008年前,產量低于消費,進口大于出口,出口占產量比快速上升。2009年出現(xiàn)供需拐點;七年間產量增幅年均17%,而需求增幅僅11%,出口大幅增加,進口持續(xù)下滑。2011年國內航煤價格實現(xiàn)與國際價格接軌,相比于汽柴油相對滯后的定價機制,更有利于穩(wěn)定出口利潤;煉廠減產柴油增產煤油,努力拓展出口市場。航煤出口對象較為分散,主要通過香港、新加坡轉出口至其他東南亞國家,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歐洲等國也有一定出口量。



1.2.4 燃料油


汽油、柴油、煤油為目前成品油主要凈出口品種,而燃料油、石腦油、液化天然氣為主要凈進口品種。韓國、新加坡和俄羅斯為中國燃料油傳統(tǒng)進口來源國。近年來由于俄羅斯加工深化燃料油減產,以及中國與委內瑞拉的石油換貸款協(xié)議;俄羅斯燃料油進口份額由2005年的20%下降至2016年的10%,委內瑞拉份額則由3%提高至24%。同時韓國份額逐年萎縮,新加坡份額則有所上升。


過去燃料油進口主要用于山東煉廠原料、南方省份發(fā)電、以及船燃需求。2006年前后廣東等省份逐漸轉為使用進口液化天然氣發(fā)電,燃料油需求及進口下滑;廣東曾是燃料油第一進口大省,而目前進口量趨零。2009年開始山東地煉經歷第一次產能擴建周期,燃料油作為地煉主要加工原料進口量持續(xù)增加,山東地區(qū)進口占比高達70%。


2012年后,山東地煉開始原料結構優(yōu)化為特征的第二次擴張周期,隨著中海油、中化工對地煉收購使原油獲取更為容易,而2015年原油進口使用雙權放開更使地煉原油進口量大增,因此對燃料油需求大幅下滑。2016年中國燃料油凈進口量降至2000來最低水平,山東進口占比也減少至僅約10%。


2000年后中國大部分成品油產量均有較大提升,但加工程度深化使燃料油產量基本維持穩(wěn)定,未有明顯擴張。隨著未來國際海事組織(IMO)逐漸提高對船燃含硫量要求,部分燃油或被柴油替代,全球范圍內中長期燃料油需求及供應或將逐漸趨降。目前我國燃料油主要出口對象對巴拿馬、香港、新加坡等轉出口地區(qū)。



1.2.5 石腦油


石腦油作為主要的化工輕油原料,近年來隨著化工行業(yè)發(fā)展乙烯產能擴張,石腦油需求大幅增加。2005年乙烯裝置大量投產,石腦油出口量開始由升轉降。2009年中國對石腦油消費稅實行先征后返,中國首次由石腦油凈進口國轉為凈出口國。盡管國內煉廠增加輕油產量,乙烯產能調整原料結構,增強廠間互供,但供應增幅仍不及消費增幅,進口持續(xù)上升。2009-2016年,產量、消費、進口、出口量年均增幅分別為13%、15%、19%、-11%;2015年石腦油出口降至零,而進口則增至665萬噸。未來隨著新增產能投產,石腦油進口量或將繼續(xù)增加。


1.2.6 液化石油氣


液化石油氣(LNG)為近年來成品油消費增速最快品種。1995-2005年國內LNG市場曾經經歷過一段繁榮期;2004年隨著西氣東輸管道的建成,天然氣在燃氣領域替代使LNG消費增速大幅放緩。2005年開始出口占產量比迅速增加,進口量持續(xù)下滑。直到2013年,國內首座產能為60萬噸/年的丙烷脫氫(PDH)裝置在天津渤化投產,國內PDH產能進入快速擴張期,對LNG需求開始復蘇。2013-2016年間,LNG需求及進口年均增速分別達到13和47%;目前LNG月80%用于化工行業(yè),其余在燃氣及工業(yè)領域仍有部分需求。



二、成品油出口現(xiàn)狀


2.1 出口數量


2016年中國柴油、汽油、煤油出口量分別為969、1540、1310萬噸,同比增加115%、67%、6%;產量分別為17918、12932、3984萬噸,同比-0.5%、+6.8%、+8.9%;出口占產量比分別為8.6%、7.5%、32.9%,同比增加4.6%、2.7%、-0.9%。年內表現(xiàn)最突出品種為柴油,在國內需求下降,產量同比下滑的情況下,出口量翻番成為最大出口品種。年內柴油庫存大幅去化,年底庫存量創(chuàng)五年新低。2017年1-2月,柴油出口繼續(xù)增加,同比上升32%、67%。與一般貿易相比,來料加工貿易可以免征消費稅和增值稅約2000元,成為成品油出口主要方式。



2.2 出口來源


目前成品油主要出口來源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qū)。2016年汽油前三出口省份遼寧(34%)、福建(20%)、山東(13%);前三出口海關為大連、廈門、南寧。柴油前三出口省份為遼寧(20%)、江蘇(13%)、廣東(11%);海關為南京、大連、上海。煤油前三省份為廣東(23%)、上海(18%)、遼寧(11%);海關為上海、大連、???。


遼寧省為汽柴油出口最大省份,主要來自大連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由于大連西太是我國第一家中外三方合資石化企業(yè),成品油出口限制較少,因此出口占比相對較大,大連海關也成為主要出口海關。其他主要出口企業(yè)包括東北大連石化和遼陽石化,華東上海石化、高橋石化,華南茂名石化、廣州石化等。目前國營煉廠仍為出口主體,地方煉廠出口量相對較少。



2.3 出口對象


目前成品油主要出口對象為東南亞國家。2016年汽油前三大出口目的地為新加坡(53%)、馬來西亞(15%)、印度尼西亞(8%);柴油前三大出口目的地為香港(16%)、新加坡(25%)、菲律賓(16%);煤油前三出口目的地為香港(30%)、美國(15%)、澳大利亞(9%)。新加坡作為亞洲的油品交易重心,是中國成品油的主要出口市場,其境內消費較少,主要轉出口至東南亞其他國家,香港也主要為轉口。東南亞主要缺口國為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緬甸、越南等。


亞太地區(qū)成品油整體過剩,中國成品油的出口進一步加大區(qū)內競爭,因此需要開拓出口空間。澳大利亞由于國內大量老舊產能關停,或將取代印尼成為亞太成品油第一大進口國。南美、非洲作為成品油凈進口地區(qū),市場也有待開拓。



2.4 出口配額


2015年11月,商務部、國家發(fā)改委、海關總署聯(lián)合下發(fā)《關于暫時允許符合條件的煉油企業(yè)開展進口原油加工復出口成品油業(yè)務有關問題的通知》,符合申請條件的煉油企業(yè)可成品油出口配額。11月中化泉州成為三桶油外首家獲得出口配額企業(yè);12月東明石化成為首家獲得配額地方煉廠。目前配額由商務部按季度發(fā)放,當季未完成量可結轉至年底使用。


2016年,商務部及海關總署共下發(fā)出口配額4462萬噸,汽油、柴油、煤油分別1180、1739、1543萬噸。地方煉廠共獲得配額167萬噸, 實際完成約100萬噸,完成率約60%。2017年第一、二批出口配額共1574萬噸,同比大幅減少1969萬噸。由于2016年配額完成欠佳,2017年暫停向地方煉廠發(fā)放出口配額。




地方煉廠成品油出口業(yè)務并未規(guī)模拓展的主要原因包括:


1)出口利潤欠佳。與國內價格相比,出口加運費難以盈利,且不享受國家對于主營企業(yè)的補貼政策。


2)出口業(yè)務生疏。來料加工出口流程繁瑣,耗時長達兩月,地煉出口缺乏經驗。


3)政策導向不明。出口配額發(fā)放并未成為常態(tài),若未完成配額將面臨取消風險。此外基礎設施、港口物流、代理操作等因素也限制地煉擴展出口業(yè)務。


2.5 出口政策


目前我國成品油出口方式包括:一般貿易、進料加工貿易、來料加工貿易、保稅倉庫進出口貨物、邊境小額貿易。2006年,由于成品油需求增長油荒頻現(xiàn),國家取消出口退稅,通過一般貿易方式出口需繳納消費稅增值稅約2000元/噸,因此來料加工成為近年來成品油出口主要方式。2006年11月,財政部和國稅總局聯(lián)合發(fā)布了《關于提高機電、成品油等產品出口退稅率的通知》,恢復成品油進料加工貿易出口增值稅全額退稅(17%)。出口退稅恢復或將促進一般貿易和進料加工貿易增長,但這兩種貿易方式目前占比不到20%,且消費稅未發(fā)生改變,因此對實際出口提振效果或許有限。


三、成品油出口展望


自2013年以來,隨著精煉產能擴張內需放緩,中國成品油出口步伐加快。展望未來,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或體現(xiàn)為以下趨勢:


1.出口數量繼續(xù)增加  2017年主營煉廠新增產能約3000萬噸/年,未來三年內新增規(guī)劃產能至少8000萬噸/年(表3)。此外地煉產能也仍在擴張當中。國內成品油需求增速下滑,需求量最大的柴油已開始出現(xiàn)負增長。原油進口量則隨著兩權放開或將繼續(xù)保持增長。原料供應增加、產能持續(xù)擴張、需求增速下滑,未來成品油供過于求局面或將繼續(xù),產能過剩壓力需要通過擴大出口進行調節(jié)。


2.出口品種由汽油逐漸轉向柴油 柴汽生產比和消費比自2008年出現(xiàn)拐點已持續(xù)下滑數年,而出口比則持續(xù)上升。2013年來汽油需求在國內汽車保有量快速支撐下維持相對較高增速,航煤需求在航空業(yè)發(fā)展下保持中速增長,而柴油需求則因經濟結構轉型大幅下滑,出口連續(xù)超越汽油和煤油成為第一大出口品種。未來柴汽消費比或將繼續(xù)下行,短期柴油出口壓力仍然加大,長期或將驅動國內供應結構的再平衡。


3.出口主體仍為國營煉廠 盡管2016年國家放開地方煉廠成品油出口權,下發(fā)出口配額,但地煉由于出口利潤缺乏吸引力等原因并未大規(guī)模開展出口業(yè)務。而國營煉廠則承擔著通過成品油出口調節(jié)國內供需平衡的任務。在2016年短暫試點后,2017年地煉出口配額暫停發(fā)放。未來地煉或仍將主供國內市場及滿足國營煉廠外采需求,而出口業(yè)務仍主要通過國營煉廠操作。



4.出口對象逐漸多元化 印度尼西亞是亞太傳統(tǒng)最大成品油進口國,進口量約為2600萬噸/年,其中汽油1600萬噸,柴油1600萬噸。印尼國內煉廠產能增長緩慢,增速不及需求,預計僅進口量仍將維持較高水平。澳大利亞也是亞太主要成品油凈進口國,國內煉廠由于規(guī)模較小、設備老舊、工藝簡單,大量產能面臨清退,供需缺口將進一步擴大。目前年進口量約2700萬噸,其中柴油1200萬噸、汽油700萬噸、航煤480萬噸。非洲和南美為亞太之外成品油主要凈進口區(qū)域。因此除了鞏固亞太市場外,澳大利亞及非洲市場或為未來繼續(xù)開拓方向。


5.出口市場競爭加劇 近年全球精煉產能保持較快增長,未來數年預計主要新增產能集中在亞太和中東地區(qū)(圖31-34)。中東拓展產業(yè)鏈附加值,而亞太將成為其未來成品油出口對象,因此將壓縮日韓中印等亞太國家的內部出口空間。而北美頁巖油大量增產,預計成品油產量也將繼續(xù)增長,主要出口至南美和歐洲,將繼續(xù)擠占亞太成品油出口的外部空間。而中國成品油的新增出口又將取代部分日韓新臺的出口份額。未來中國成品油出口面臨競爭或將加劇。


6.出口品質差異化 2017年我國成品油已全面實施國五標準(硫含量<10ppm),而東南亞國家目前還停留在國四(硫含量<50ppm)甚至國三(硫含量<500ppm)水平,因此出口面臨質量過剩問題,增加了對煉廠工業(yè)調整靈活度要求,以及對罐容存儲能力需求。


7.出口基建設施仍需完善 國內成品油主要出口對象為東南亞國家,采用的主要船型主要為3萬噸級的中程油輪(MR級),而出口至中東和非洲則需采用6萬噸或8萬噸級的遠程油輪(LR1或LR2級)。目前物流方面主要面臨著單船出口貨量、靠泊計劃、罐容、碼頭的限制,以及出口效率低造成滯期費損失較大。因此需要未來進一步優(yōu)化發(fā)展規(guī)劃,提高中國成品油出口競爭力。




責任編輯:七禾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凡是注明“來源:七禾網”的文章均為七禾網 yfjjl6v.cn版權所有,相關網站或媒體若要轉載須經七禾網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處。若本網站相關內容涉及到其他媒體或公司的版權,請聯(lián)系0571-88212938,我們將及時調整或刪除。

聯(lián)系我們

七禾研究中心負責人:翁建平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負責人:相升澳
電話: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產業(yè)中心負責人:洪周璐
電話:15179330356

七禾財富管理中心
電話:13732204374(微信同號)
電話:18657157586(微信同號)

七禾網

沈良宏觀

七禾調研

價值投資君

七禾網APP安卓&鴻蒙

七禾網APP蘋果

七禾網投顧平臺

傅海棠自媒體

沈良自媒體

? 七禾網 浙ICP備09012462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10119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浙B2-20110481]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浙字第05637號]

認證聯(lián)盟

技術支持 本網法律顧問 曲峰律師 余楓梧律師 廣告合作 關于我們 鄭重聲明 業(yè)務公告

中期協(xié)“期媒投教聯(lián)盟”成員 、 中期協(xié)“金融科技委員會”委員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