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5年01月24日 星期五

聚合智慧 | 升華財富
產業(yè)智庫服務平臺

七禾網首頁 >> 投資名人堂 >> 期貨 >> 傅海棠

傅海棠:中國經濟 放水是萬能的

最新高手視頻! 七禾網 時間:2019-01-07 13:36:33 來源:揚韜略 作者:揚韜

在前一篇文章中,通過梳理數據,我們赫然發(fā)現,1991年迄今,中國每年的固定資產完成額增長1000倍,而廣義貨幣供應量僅增長不到100倍。顯然,貨幣供給是不足的。改革開放以后的40年,中國累計固定資產完成額即將達到700萬億元,但我們的基礎貨幣余額還不到30萬億元。我們用嚴重不足的基礎貨幣,完成了史無前例的固定資產大投資,徹底改變了中國面貌,創(chuàng)造了令世界為之矚目的偉大成就。2012年起,更主要是通過貨幣乘數的提高來擴大M2供給,掩蓋了基礎貨幣投放不足的深層矛盾。那么,我們的問題是:為什么中國的基礎貨幣供給不足呢?


四、人民幣的錨應該是什么?


改革開放之前,中國人的上學時免費的、醫(yī)療是免費的、城里人的房子也是免費的,吃喝拉撒睡,幾乎一切都是國家包辦的。在這種情況下,很少有商品交易,憑票供給制度下,產品的交換類似于以物易物。這個時候,貨幣幾乎是多余的。毫無疑問,改革開放之前的中國,貨幣供給是非常非常非常不足的。


改革開放后,從農村的家庭承包責任制開始,供給制逐漸被淘汰,計劃經濟的諸多條條框框被打破,慢慢的,人們吃糧食要用貨幣了,穿衣服也要用貨幣了,看病上學要用貨幣了,家電自行車都沒有憑票供應的說法,必須用貨幣了。漸漸的,全社會所有環(huán)節(jié)的配給、調撥、憑票供應都沒了,除了一些公家單位的人還能享受一些免費醫(yī)療之外,無論干什么都要用貨幣購買了。


貨幣從何處來?當然要靠國家發(fā)行。發(fā)多少貨幣?怎樣發(fā)貨幣呢?那時候,沒有什么人知道,中國政府只有從頭開始摸索,一步一步來。


不過,要指出的是,1978年之后的世界貨幣,早已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絕大多數人甚至沒有意識到這種變化,就懵懵懂懂地認為貨幣是超發(fā)的,認為國家在掠奪老百姓的財富。這是完全錯誤的。


看歷史。崇禎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殺的時候,還是感嘆官員們害死了他,因為當初要派兵攻打清軍的時候,他希望大臣們捐款,但每個人都哭窮說沒錢。結果,李自成大軍進北京后,大肆拷掠明朝政府官員,搜刮了幾千萬兩白銀,自以為富甲天下,哪料到隨后兵敗如山倒,白銀不知所終。


白銀,曾經是明清兩朝的硬通貨,使用頻率遠勝黃金。就本質而言,黃金白銀和紙幣,都是實物貨幣,只不過,黃金白銀的規(guī)模取決于人類開采的能力,而紙幣的規(guī)模取決于人們開印的意愿。如果貨幣是實物化的(黃金白銀銅幣和紙幣),則貨幣就必然“儲藏功能”。你可以把黃金白銀埋在房子地下,也可以藏在深山老林里,啥時候取出來,都可以具有購買力。你也可以把紙幣封存在墻縫里,需要的時候取出一點兒紙幣,就可以買到自己需要的東西。所以,為什么實物貨幣時代容易出現通貨緊縮?就是因為這些貨幣具有的儲藏功能,有錢人把錢藏起來,社會上流通的貨幣減少了,貨幣的促進生產的職能無法實現,由此導致生產能力不足,社會陷入蕭條。


明清兩朝的最終敗亡都與貨幣有關。白銀這種東西,不是中國的特產,而是依靠外來輸出。當白銀具有了貨幣的儲藏功能的時候,人們的眼睛一旦看到白銀就會發(fā)綠。此時,白銀就是財富的化名詞,甚至于白銀就是財富。人們一切勞動、一切血汗,都是為了追求白銀。就其本質而言,這便是傅海棠先生所說的“貨幣本是勞動憑證”。


但如果舉國之人民、所有的勞動,都是為了獲得白銀,則是一種巨大的損失——這種白銀,本可以通過本國政府的信用來替代。在本國政府沒有提供這種信用的時候,便意味著巨大的無用功——中國人辛辛苦苦勞動,一年又一年,一天又一天,結果只是為了獲得不能吃也不能穿的一坨白銀,而這一坨白銀,美洲人可以通過一丁點勞動就挖掘出來。到最后,我們可以看到,中國人民的茶葉、絲綢、瓷器等勞動產品,全都轉化成冷冰冰的白銀。即便如此,洋人還是不滿意白銀的流失,轉而發(fā)動了鴉片戰(zhàn)爭。甚至于到20世紀30年代,美國人還通過白銀法案繼續(xù)掠奪中國的財富。


這就是實物貨幣的最大弊端。實物貨幣的儲藏功能,異化了人類勞動,將人類勞動的結晶異化為實物貨幣,而不是簡單的憑證。所以,誰占有了實物貨幣,誰就占有了人類勞動。這種錯誤的定位,讓很多人失去了工作的積極性,也讓一些不負責任的政府錯誤地認為印刷鈔票就能無償占用他人勞動,最終釀成一幕幕悲劇。


美國人最先認識到了實物貨幣的弊端。所以,1944年,他們還承諾美元與黃金掛鉤,1971年就徹底放棄黃金,轉而可以根據美國自身經濟發(fā)展的需要無限量印刷美元紙幣,以促進經濟發(fā)展。


但紙幣其實也是一種實物貨幣,同樣具有儲藏功能——即便到今天,中國的一些貪官家里還會有堆積如山的鈔票,這其實是實物貨幣崇拜的換種——儲藏紙幣,自以為就是儲藏財富。因此,純粹的紙幣,仍有不可消除的弊端。


一個最簡單的例子:1994年以前,中國商業(yè)銀行的存差是負值,即貸款余額大于存款金額。1978年底的存款/貸款的比值只有0.6,相當于貸款100元而存款只有60元。這是由于當時貸款的錢還是要提取現金帶走的,在交易完成之前,很大一部分紙幣是在流通過程中,沒有來得及存入銀行。



只有電子時代來臨的時候,才有可能放棄對實物貨幣的崇拜。貸款只需要在賬面上做一下電子記賬即可。企業(yè)貸款的100萬元幾乎同時存入了銀行。由此,存款規(guī)模才會大于貸款規(guī)模。


這才是貨幣新時代。在新時代,一個國家的生產能力就是政府的信用基礎,依靠政府信用背書可以無限制地通過記賬模式擴張貨幣供給量。這才是符合人類發(fā)展規(guī)律的新時代。所以,擁有自主的貨幣、自主的貨幣政策的國家和地區(qū),從此擺脫了貨幣不足的羈絆,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發(fā)行貨幣了。


但是,人們對這一點的認識是不一致的。在美元放棄黃金后,世界上仍有眾多國家、眾多個人堅持認為黃金是貨幣,從而將貨幣錨定黃金。在美元放棄實物貨幣約束后,世界上仍有非常非常多的國家愿意將貨幣錨定美元,將美元作為黃金的替代物,事實上將美元奉為硬通貨,從而將國家(地區(qū))的貨幣自主權拱手相送給美國人。


不幸的是,中國的央行曾有相當長時間也是錨定美元的。這便是1994年1月開始執(zhí)行的強制結售匯制度。在這一制度下,企業(yè)和個人是不允許擁有外匯的而必須出售給指定銀行,并最終售給中央銀行,央行借此發(fā)行人民幣。這造成了中國的外匯儲備急劇增加,并在此基礎上實現了央行的貨幣發(fā)行功能。就其本質而言,乃是將美元看成黃金替代物,將美元作為硬通貨基準,歸根結底仍是一種實物貨幣思路。


中國的強制結售匯制度屢經調整,到2012年后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到2014年才基本結束,持續(xù)近20年,中國積累了最多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這些外匯,如果不用于購買資源,就等同于廢紙。如果美元發(fā)行規(guī)模不受約束,這些外匯的價值也將逐漸降低。它們最大的作用,就是給央行提供了發(fā)行人民幣的錨——有1美元外匯,則央行可以發(fā)行7-8元的人民幣。


問題在于,中國自己的經濟行為,需要多少貨幣,為什么要錨定美元呢?新中國成立之前,我們就拋棄了白銀,隨后美元也拋棄了黃金,我們?yōu)槭裁匆^定美元呢?中國完全應該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自主確定貨幣發(fā)行量,而不是錨定任何貨幣。就貨幣本質而言,有貨才有幣。我們生產出100單位的商品,國內的貨幣應該符合這100單位商品才是。而如果100單位的產品有90單位出口到了國外,我們換回的貨幣有什么意義呢?


即便實行盯緊美元的貨幣發(fā)行機制,中國的基礎貨幣供給也仍然不足。1999年,中國央行的貨幣發(fā)行余額為1.5萬億元,到2012年才達到6萬億元,只是簡單增加了4.5萬億元而已。而這段時間中國創(chuàng)造的GDP合計是342萬億元。到2018年,央行的貨幣發(fā)行余額也只有7.6萬億元。其余24萬億元基礎貨幣來自存款性公司的保證金存款。這也就是我們前文所述的中國基礎貨幣總規(guī)模,2017年底是32萬億元,到2018年11月已經只有29.3萬億元了。減少的基準貨幣,與外匯儲備減少和銀行存款保證金減少有關。


——換個角度去想一想,20年來,中國累計創(chuàng)造了342萬億元的GDP、完成了500萬億元的固定資產投資,但央行發(fā)行的無約束的貨幣只是增加了5萬億元(其它基礎貨幣是有美元錨定的,屬于商業(yè)銀行存款范疇),從哪個角度能說中國貨幣超發(fā)呢?


我們還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印證中國基礎貨幣的不足。很多人感慨,連印度這種國家都可以實現全民免費醫(yī)療和上學,為什么中國不可以?這種說法是沒道理的!改革開放之前,中國同樣是全民免費醫(yī)療和免費上學的。改革開放之后,我們放開了一項又一項管制,恰恰把本來應該屬于公民的一些福利也放棄掉了。放棄這些福利,并沒有通過貨幣化方式予以補償,而是悄無聲息就沒了。缺乏補償的基本特征,就是取消公有制的就業(yè)模式、進入市場化就業(yè)后,勞動者工資并沒有一個突然性的跳躍式增長。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1991年,大學本科生畢業(yè)時的基本工資是97元,這個工資,是隱含了國家包分配、免費分配住房、免費醫(yī)療、免費養(yǎng)老等一系列待遇的。如果你放棄大學待遇去沿海地區(qū)就業(yè),當時的工資不過300-500元。甚至于一直到2005年前后,上海的最低工資保障也只有690元。換言之,你放棄了公家單位的一切福利去就業(yè),工資只是高出了幾百元,根本無法涵蓋你失去的所有福利!


正是這樣一個偷換概念式的變化,中國全體國民的勞動報酬被抹去了非常大的福利成分。這意味著改革開放之后,中國民眾的工資待遇大幅度縮水了。通過低工資的模式,包括農民工的低廉待遇模式,我們換來了30年以上的發(fā)展,社會物質資源極大豐富了。此時,我們才感慨住房、醫(yī)療、上學和養(yǎng)老的費用高昂?,F在,如果要解決這些問題,是不是需要更大量的基礎貨幣投放才行?


所以,中國基礎貨幣投放的不足,造成了勞動者報酬的低估。如果我們給全民直接發(fā)放貨幣N萬元,則全國也不過需要13*N萬億元貨幣。但這些貨幣就屬于基礎貨幣,考慮到貨幣乘數問題,全社會的貨幣緊缺局面才會得以改善。


很多人會贊成給全民直接發(fā)貨幣,卻會擔心通貨膨脹問題。在他們看來,貨幣發(fā)多了,一定會造成通貨膨脹。果真如此嗎?


五、有貨無通脹


我們假設有一個城鎮(zhèn),一兩銀子可以買100個饅頭。某一天大洪水沖垮了整個城鎮(zhèn)。一個富人抱著兩個銀元寶(每個銀元寶相當于10兩銀子)、一個窮人抱著兩個饅頭躲到了同一棵大樹上,避過了災難。災后,四望水茫茫,寥無人煙。富人想要購買窮人的饅頭,出價1個銀元寶買一個饅頭,等于物價暴漲1000倍。這就叫做通貨膨脹么?可是,窮人自己要活命啊,他不肯賣。富人出價2個銀元寶買半個饅頭。物價又漲了4倍!通貨膨脹很嚴重嗎?


這個例子明確告訴我們,所謂通脹,根源不是貨幣發(fā)多了,而是物資短缺了。就如本例,貨幣完全沒有變化,但物價卻可以暴漲4000倍,根源在于物資短缺。尤其是在出現惡性通脹的時候,根源不在于貨幣多寡,而是物質資源的嚴重匱乏。至于有些人提到的某些王朝貨政府瀕臨滅亡前的所謂惡性通脹,也根本與貨幣超發(fā)無關,而是因為那時候民眾對貨幣完全失去信心,政府信用降低到冰點,或者說,政府所控制區(qū)域的生產能力嚴重不足,以至于政府信用破產,貨幣等同于廢紙。


買不到東西的貨幣,就是廢紙。在前述例子中,如果兩人都能預料到一兩天后水退了,生活還要繼續(xù),也許會成交。如果兩人都預料到大水要一周以后才退,饅頭就是活命的保障,那么,無論出價多高,窮人都是不會賣掉他的饅頭的。


此時,貨幣是什么?不管黃金還是白銀抑或紙幣,此時的貨幣就是廢物,一文不值!


傅海棠先生認為,貨幣貨幣,有貨才有幣。如果沒有物質資源,貨幣本身是沒有意義的。所以,貨幣應該對應一定的資源。如果對應著足夠的資源,則貨幣的增加,并不必然會導致世人常說的通貨膨脹,即貨幣增加,但物價并沒有上漲。


擴展一下前述的例子。假如前述大洪水過后,不是兩個人活下來了,而是兩萬人活下來了,銀元寶的數量是的10萬個,但饅頭數量也是豐富的,幸存的社會形成了每個饅頭1個銀元寶的價格,并正常交易。某一天,窮人阿里突然在一個廢墟里發(fā)現了10萬個嶄新的銀元寶,相當于社會上的貨幣數量翻番了——那么,此時饅頭的價格會上漲嗎?當然不會!此時,富人阿里購買饅頭的欲望沒有增加,饅頭價格是會保持不變的。但阿里購買其他供給并不豐富的任何商品,卻都可能導致該商品價格的上漲,并由此促進其他人努力生產和提供這種商品,從而抑制價格的進一步上漲。


這就是所謂的貨幣的“激勵屬性”。在特定環(huán)境下,貨幣的增加,會促進人類社會的生產。多發(fā)貨幣,有利于經濟的發(fā)展,就是這個道理。


傳統(tǒng)的經濟學卻并不這個認為,費雪效應理論認為,名義利率=實際利率+通貨膨脹率。由于通貨膨脹率等于貨幣供給增長率減去產出增長率。在費雪假定中,中期情況下,真實產出增長率為0,所以通貨膨脹率就直接等于貨幣供給增長率。人們傳統(tǒng)的貨幣增發(fā)則會導致通貨膨脹的理論就是這么來的。


問題是:增發(fā)的貨幣為什么會是“真是產出增長率為0”呢?在一個健康的社會,增發(fā)貨幣是應該促進勞動生產的。就好比前述的窮人阿里,一下子獲得了10萬個銀元寶,他想蓋一棟大宅子,出價比別人高,其他人就會爭相跑來干活。結果,全鎮(zhèn)人的總產出就會由此而新增一座大宅子。這樣的社會,怎么會產出增長為0呢?


事實上,貨幣超發(fā)則物價上漲的理論早已在現實社會中被砸得粉碎。最簡單的例子,1997年7月-2013年2月,16年時間,日本央行的總資產(近似于日本的基礎貨幣數量)從 55萬億日元增長到164萬億日元,增幅2倍有余。這段時間,日本的物價是下降了4%。2012年底,安倍晉三開始主導日本的經濟改革,實施了超寬松的貨幣政策,日本央行的總資產從2013年2月的164萬億日元擴張到2018年底的550萬億日元,短短5年增幅超過2倍,但日本的物價也只是有小幅上漲,到2014年8月,即政策實施后一年半,物價曾有6%的回升。其后的四年多時間,日本的CPI指數始終穩(wěn)定在100-102之間,根本就沒有出現物價的快速上漲。



事實上,日本的CPI指數如果以2015年底為100的話,我們甚至能發(fā)現,1992年迄今的26年間,日本物價指數就長期穩(wěn)定在100左右,根本沒有什么波動。所謂物價上漲與貨幣有關,早已被現實無情擊碎。只要物質資源極大豐富,物價跟貨幣就沒什么關系。


很多人會舉出委內瑞拉、津巴布韋等例子,來印證貨幣超發(fā)造成的不良影響。其實,傅海棠先生曾對此做過分析,他們的貨幣大幅貶值和高通脹,表面原因似乎是貨幣超發(fā),而核心原因是其國內的生產能力不足、產業(yè)鏈不健全,石油工業(yè)占比太重。比如,委內瑞拉經濟模式主要是以出口石油換回其它商品,當原油價格比較高時,就可以賺取很多外匯買回充足的生活用品,而當原油價格長期較低時,生產同等數量的原油換回的商品數量就大幅減少,造成國內商品短缺,物價上漲、貨幣貶值。而當局者沒有找到根由,錯誤地以為多發(fā)貨幣才能解決問題,結果雪上加霜。


比如,當原油150美元一桶的時候,委內瑞拉工人單位時間產出一桶原油,出口售價150美元,可以買回150美元的商品供國內消費,當原油價格跌倒40美元一桶時,一個工人同樣的時間還是產出一桶原油,出口后,只能買回40美元的商品供國內消費,同等勞動的情況下,等于國內產出量下降超過70%,價值通過貿易出口轉移到了國外,所以造成國內商品嚴重短缺,產生惡性通脹,貨幣大幅貶值。解決的辦法應該是生產更多原油或者解決產業(yè)鏈問題,擺脫對美元的依賴。但他們國家產業(yè)縱深不足,很難解決問題。津巴布韋的情況也是一樣的。


所以,要解決物價上漲問題,就必須擴大生產。而擴大生產的激勵性措施之一,就是增發(fā)貨幣。增發(fā)的貨幣,必須用于生產出更多商品,才會解決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如果貨幣增發(fā)了,但商品沒有增多,則勢必出現貨幣貶值、通貨膨脹。


回到中國自身的問題上。中國當前面臨的核心問題是基礎貨幣供給不足、由此導致銀行過分依賴貨幣乘數的提高(增加貸款),全社會對資金需求的解決也主要是靠貸款,缺乏自身的貨幣回旋余地。結果,全社會都在盯貸款規(guī)模,因為只有貸款規(guī)模增加了,經濟才會有發(fā)展。但也正因為如此,所有的關心風險的人也盯著貸款規(guī)模,認為這蘊含了較大風險,所以要去杠桿、降低貸款規(guī)模。


這就是看到了病癥,找錯了病根,開錯了藥方。尤其是去杠桿,是南轅北轍的自相矛盾的舉措。好比一塊干涸的土地,本來莊稼就缺水,需要灌溉來解渴,結果偏要在土地上架一個雨棚,連老天降水也要截留掉,其結果,勢必是莊稼干枯而死,怎么可能有滿地的生機勃勃呢?


所以,理解了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貨幣發(fā)展進程,不難得出結論:四十年來,中國經濟的最大問題是貨幣供給量不足。我們從來沒有出現過貨幣超發(fā)的現象,而是基礎貨幣供給不足。解決中國問題,必須從貨幣政策入手,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加大基礎貨幣的供應。


那么,應該怎樣擴大基礎貨幣供應呢?或者說,增發(fā)的貨幣應該往哪里去投、怎樣投呢?請見下頁。

責任編輯:劉文強
Total:3123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凡是注明“來源:七禾網”的文章均為七禾網 yfjjl6v.cn版權所有,相關網站或媒體若要轉載須經七禾網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處。若本網站相關內容涉及到其他媒體或公司的版權,請聯系0571-88212938,我們將及時調整或刪除。

聯系我們

七禾研究中心負責人:翁建平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負責人:相升澳
電話: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產業(yè)中心負責人:洪周璐
電話:15179330356

七禾財富管理中心
電話:13732204374(微信同號)
電話:18657157586(微信同號)

七禾網

沈良宏觀

七禾調研

價值投資君

七禾網APP安卓&鴻蒙

七禾網APP蘋果

七禾網投顧平臺

傅海棠自媒體

沈良自媒體

? 七禾網 浙ICP備09012462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10119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浙B2-20110481]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浙字第05637號]

認證聯盟

技術支持 本網法律顧問 曲峰律師 余楓梧律師 廣告合作 關于我們 鄭重聲明 業(yè)務公告

中期協“期媒投教聯盟”成員 、 中期協“金融科技委員會”委員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