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味劑興起背景 甜味,是一種美妙的味道,但過量食用則會帶來較大健康風險。雖我國人均食糖消費量并不高,但據中國糖業(yè)協(xié)會統(tǒng)計數據來看,國內糖尿病發(fā)病率逐步攀升,自1980年低于1%上升至2020年14%左右,過量使用蔗糖帶來的健康危害逐步被人們重視。 近年來,隨著經濟不斷發(fā)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國民健康意識不斷提高。據世衛(wèi)組織2019年公布的標準,成年人每日攝入糖標準量為25g,大部分國家平均攝入量遠超此標準。為控制食糖過量攝入,多國開始加征糖稅;更有甚者,如新加坡明令禁止高糖廣告投放。對于我國而言,國家衛(wèi)健委2019年明確提出:提倡減少含蔗糖飲料及食品攝入,建議選擇天然甜味劑作為飲料及食品蔗糖添加劑替代品。而代糖的興起,在保留甜味的同時,一定程度上規(guī)避了這一風險。 甜味劑分類及發(fā)展歷程 甜味劑是指賦予食品甜味的一種食品添加劑,近年來發(fā)展迅猛。甜味劑從來源分,可分為人工甜味劑及天然甜味劑。人工甜味劑主要有磺胺類、二肽類、蔗糖衍生物三種。具體來看,國內目前審批通過的甜味劑有以下幾類:糖精鈉、甜蜜素、阿斯巴甜、安賽蜜、阿力甜、三氯蔗糖;天然甜味劑一般從植物中提取,主要有以下幾類:甜菊糖苷、羅漢果甜苷、非洲竹芋甜素、木糖醇。若依據甜味等級分,又可分為高倍甜味劑與低倍甜味劑,具體細分見下表: 甜味劑發(fā)展共經歷了六個較為明顯階段:第一二代甜味劑主要為糖精和甜蜜素,自1879年開始使用,使用年限超70年;第三代甜味劑為阿斯巴甜,是近年來使用最為廣泛的一種甜味劑;安賽蜜及三氯蔗糖為第四、五代甜味劑,目前發(fā)展迅猛,逐步開始替代前幾種甜味劑;第六代甜味劑為鈕糖,其甜度為蔗糖8000倍,工業(yè)生產中難以控制具體劑量,目前尚處導入期,市場應用空間較小。 甜味劑對食糖替代分析 近年來,國內甜味劑市場發(fā)展迅猛,市場空間不斷擴大。一般而言,蔗糖添加主要場景在軟飲。從近期機構調研數據來看,2015年至2020年,全球范圍內軟飲含糖量逐年降低,而甜味劑添加量逐年上漲。但需注意,目前食品添加劑中食糖仍占據主要地位,據統(tǒng)計2020年全球食品添加劑中蔗糖使用比例仍高達75%,果糖使用比例約15%,二者合計高達90%,甜味劑雖發(fā)展迅猛,但整體使用量低于5%,對蔗糖仍未實現大規(guī)模替代,未來發(fā)展空間極大。 甜味劑對蔗糖替代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1、健康角度來看,甜味劑較傳統(tǒng)蔗糖更為健康。少量添加即可達到與蔗糖同等甜味,減少糖攝入總量。2、對企業(yè)而言,雖甜味劑價高,但甜度值較蔗糖更高,有助于提升企業(yè)經濟效益。假定蔗糖甜味值為1,阿斯巴甜、安賽蜜、甜菊糖糖味值可達200,而鈕糖則達6000-8000。相比而言,使用甜味劑可明顯提升企業(yè)經濟效益。 以我們常見飲料可口可樂為例,從其配料表得知330ml飲料中含糖10.6g,若使用蔗糖,則每罐成本約0.06元;而若使用甜味劑,假定使用安賽蜜,則成本可下降約95%,對企業(yè)降本增效明顯。 隨著經濟不斷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一般食品人均消費量均有所提升;但近年食糖銷量卻止步不前,基本維持在1500萬噸水平。我們認為主要原因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得益于居民健康意識提升,另一方面則來自于甜味劑的替代。從大趨勢來看,目前各國各地區(qū)無糖飲料之風盛行,全球無糖/低糖食品實現高速增長。據Mintel統(tǒng)計,2012年至2018年間,拉美、亞太地區(qū)無糖食品CAGR高達27%、19%。具體細分食品看,軟飲甜味劑添加年均增幅最大,高達28%;其次為面包,也高達20%。 國內目前使用最廣泛甜味劑為安賽蜜、三氯蔗糖、阿斯巴甜及赤蘚糖醇,2015年以來上述甜味劑產銷均大幅增長。以赤蘚糖醇為例,2015年國內產量僅1.8萬噸,2019年達5萬噸,CAGR達30%;三氯蔗糖、安賽蜜等近5年CAGR也接近20%。雖國內甜味劑市場發(fā)展迅猛,但與國際平均水平相比,國內甜味劑對蔗糖替代仍處較低水平。據相關機構報告稱,日本薄荷糖中約95%,中國不足2%。2019年中國無糖可樂銷售量占碳酸飲料比重不足4%,而相比英國則高達62%,二者差距明顯。 未來隨著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降糖減糖意識將逐步加強,甜味劑替代蔗糖市場前景巨大。若簡單線性推算,以安賽蜜、三氯蔗糖等近年來使用量較大的甜味劑年均增長率做測算,未來預計每年甜味劑將替代約20萬噸食糖消費,且隨著增速提高,這一數值或將繼續(xù)擴大。隨著全球及國內無糖之風繼續(xù)盛行,對全球或國內食糖消費將是長期偏利空因素。 國內甜味劑相關上市公司 隨著居民健康意識不斷提升,國內無糖之風盛行,無糖食品成為國內消費領域增長最快產品之一?!霸獨馍帧薄跋膊琛钡鹊呐d起,倒逼各大企業(yè)加大無糖食品研發(fā);龍夫山泉、康師傅等龍頭企業(yè)大量投資該領域。目前雖國內甜味劑市場方興未艾,但也涌現了一批市場競爭力較強的上市公司,國內相關上市企業(yè)主要有:保齡寶、三元生物、華康股份、金禾實業(yè)等;本文將簡要介紹相關公司主要業(yè)務情況,后續(xù)農產品系列文章將對各公司展開詳細梳理。 保齡寶:國內少數具備全品類功能糖制造服務商,功能糖制造技術全國領先,具備全產業(yè)鏈優(yōu)勢,目前形成完整的淀粉—淀粉糖—功能糖—功能糖醇—醫(yī)藥原輔料—益生元終端的產品結構,提供全面的功能性低聚糖、功能性膳食纖維、功能性糖醇應用方案、產品和服務。公司未來看點主要在于新型代糖產品推進,阿洛酮糖、赤蘚糖醇近年來發(fā)展迅猛,產能釋放較快。 三元生物:深耕功能糖領域多年,國內赤蘚糖醇龍頭企業(yè),全球赤蘚糖醇行業(yè)領導者之一。赤蘚糖醇成本優(yōu)勢明顯,傳統(tǒng)配方赤蘚糖醇轉化率一般45%,而公司優(yōu)化后轉化率高達62%。公司未來看點在于未來5萬噸在建產線能否順利投產。 華康股份:全球第二大、全國第一大木糖醇生產企業(yè),目前已形成以木糖醇為主、山梨糖醇+麥芽糖醇+果葡糖漿為輔、赤蘚糖醇為儲方針。 金禾實業(yè):公司目前擁有年產1.2萬噸安賽蜜產能和8000噸三氯蔗糖產能,是安賽蜜和三氯蔗糖行業(yè)龍頭,二者全球產能占比分別為60%和50%。 責任編輯:七禾編輯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凡是注明“來源:七禾網”的文章均為七禾網 yfjjl6v.cn版權所有,相關網站或媒體若要轉載須經七禾網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處。若本網站相關內容涉及到其他媒體或公司的版權,請聯系0571-88212938,我們將及時調整或刪除。
七禾研究中心負責人:翁建平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負責人:相升澳
電話: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產業(yè)中心負責人:洪周璐
電話:15179330356
七禾財富管理中心
電話:13732204374(微信同號)
電話:18657157586(微信同號)
![]() 七禾網 | ![]() 沈良宏觀 | ![]() 七禾調研 | ![]() 價值投資君 | ![]() 七禾網APP安卓&鴻蒙 | ![]() 七禾網APP蘋果 | ![]() 七禾網投顧平臺 | ![]() 傅海棠自媒體 | ![]() 沈良自媒體 |
? 七禾網 浙ICP備09012462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10119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浙B2-20110481]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浙字第056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