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規(guī)的答案是:政府調控能夠糾偏經濟周期各階段的幅度,緩和各個階段對經濟自身的不利影響。當然這是政府調控的主要目的,并且一貫取得良好的結果。但應該承認的是,政府調控只能起到“推移”周期階段的作用,就像是把最壞年景由明年推遲到后年,人們往往看到的是理論上代表經濟最壞的明年并未出現(xiàn)之前的惡性預期,在歡呼雀躍之時卻從心理上忽略了后年的情況,并理所應當?shù)膶⒑竽甑牟痪皻饪醋魇窍乱惠喼芷谥械膹吞K。因此,市場信心得到提振,經濟重新步入正規(guī)。 當前的問題是,政府調控似乎不是對周期糾偏而是對周期階段產生放大的效果。特別在寬松的貨幣政策、放松的金融管制以及不斷創(chuàng)新的金融衍生品的三重條件下,這種與初衷背道而馳的作用的危害是十分巨大的。 政府調控放大、扭曲經濟周期的核心原因在于金融市場的杠桿作用。傳統(tǒng)意義上的經濟周期理論是產生在實體經濟主導而虛擬經濟為輔的時代背景下的,當前西方經濟體已經明顯度過了工業(yè)化階段而逐步踏入以金融服務為主的虛擬經濟時代。應該說在金融市場的放大功能下,政府對經濟周期的調控效果已經從縮小、推移周期階段幅度慢慢轉化為對其的放大。總結來說,良好動機下的政府調控導致了經濟周期的放大和扭曲。 當前市場輿論普遍認為格林斯潘時代(2000年至2006年)美聯(lián)儲面對經濟好轉情況下仍舊保持寬松的貨幣政策是造成當前危機的因素之一。貨幣政策對于調控經濟的手段,其必然存在正反兩方面的作用。 兩次金融危機之比較 我們來觀察2001年網絡泡沫經濟危機和2008年次貸危機的前后狀況。2001年之前的“繁榮”興起于IT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從而引致全球股市的繁榮(標準普爾和納斯達克指數(shù))。2007年之前的“繁榮”興起于房地產行業(yè),通過傳統(tǒng)的消費信貸框架下的創(chuàng)新金融衍生工具(MBS、ABS等)帶來整個金融市場的繁榮,并且其效果被金融機構放松的風險控制監(jiān)管明顯放大(即當今熱門的金融機構“杠桿化”和“去杠桿化”)。 網絡泡沫破裂后,美國政府為挽救經濟,美國聯(lián)邦基金利率從2001年1月的6%降至2001年12月的1.75%(當然其中存在突發(fā)因素,如“9.11”恐怖襲擊),這種寬松的貨幣政策提供了大量的貨幣流動性,明顯刺激實體經濟、帶動經濟增長,使美國于2001年11月走出衰退期。應該說,這是進入21世紀以來,實體經濟的運行周期首次受到虛擬經濟沖擊,但涉及范圍和影響程度均相對較小。 2007年下半年次貸危機爆發(fā)以及2008年金融危機來襲以來,美國聯(lián)邦基金利率亦大幅調低,從2007年9月的4.75%降至當前的0—0.25%。從降息幅度上來看,兩次降息幅度大致相同,均為4.25%。不同點有幾個方面: 首先,背景不同。網絡泡沫主要關聯(lián)的金融市場是場外的納斯達克市場和場內的標準普爾指數(shù),泡沫破裂引致兩指數(shù)大幅下挫,而同時道瓊斯指數(shù)并未明顯下降,只是處于區(qū)間寬幅整理。這表示在網絡泡沫時期,美國金融市場的過度繁榮并未擴散,只局限于資本量較小的金融市場,道指盤整暗示實體經濟并未受到沖擊仍較為健康運作。而由次貸危機引發(fā)的2008年金融危機,通過金融衍生品市場和房地產行業(yè),不僅貫穿整個金融市場,更是深深牽動實體經濟,再加上實體經濟已經呈現(xiàn)下滑跡象和金融市場信心的崩潰。這表明2008年金融危機,無論從程度和范圍上都將更加嚴重,相同的降息幅度并不能有效解決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的問題,況且當今金融危機的問題首先出現(xiàn)在投資銀行,作為金融市場主體的商業(yè)銀行問題尚未充分暴露(商業(yè)銀行是解決當前金融危機的核心)。另一方面,信貸和資金流動性的本質——市場信心受到沉重打擊。從美聯(lián)儲公布的商業(yè)銀行資產信息觀察,降息帶來的貨幣供應量增加并未刺激貨幣流動。美聯(lián)儲亦開始注重此方面問題的解決,并2008年以來積極采用一系列暫時性信用工具如TAF、PDCF、AMLF、TSLF、CPFF、MMIFF、TALF以及央行間互換協(xié)定。 其次,金融市場復雜程度不同。如果說網絡泡沫引發(fā)的金融危機僅限于單一股票市場的話,次貸危機以及金融危機在通過復雜的金融衍生產品影響整個金融市場。2002年、2003年以來,以房地產為主的金融衍生產品MBS、CDS、CDO以及各種消費信貸類型ABS資產大幅上升。至2007年,美國RMBS增加至6萬億美元,與2001年相比,增幅達到71.43%。在產品創(chuàng)新以及規(guī)模增加的同時,政府對其的監(jiān)管力度明顯不足。如大部分CDS均是屬于場外交易,并不存在實質性的監(jiān)管。這種金融市場規(guī)模和狀態(tài)恰是造成此次金融危機嚴重性的誘因之一。因此,美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系統(tǒng)風險已經被放大,雷曼事件只是危機爆發(fā)的導火索。 美國財政赤字 2008年金融危機過程中,對于EESA提及的美國財政部TARP和美聯(lián)儲救助的資金來源問題的關注,使得美國財經預算與財政赤字問題頻繁見諸報端,由此引發(fā)的對美元指數(shù)以及中國外匯儲備問題的討論更是如火如荼。那么美國財政赤字問題為何如此重要,這里簡單分析一下。 國際貿易條件造就美國雙失衡,導致巨額財政赤字。所謂雙失衡就是美國經常帳戶和資本帳戶均保持赤字狀態(tài),也就是美國一直為國外進口對出口商打著白條,而資金資產又大量外流。因此,美國政府需通過發(fā)行債券的形式籌集資金,彌補兩帳戶的逆差。因此,相對于歐洲發(fā)達經濟體,美國的負債規(guī)模隨著消費增加而大幅增加。2008年財政年度(2007年9月—2008年10月)美國赤字4540億美元。美國金融危機爆發(fā)以來,在EESA方案獲得國會批準以及財政部TRAP計劃的救市政策下,美國財政赤字大幅增加。在剛剛開始的2009年財政年度,2008年10月和11月的美國財政赤字分別達到2370億美元和1640億美元,兩個月的赤字共計4010億美元,已經達到整個2008財政年度赤字規(guī)模。 我們再來分析一下美國財政收入和支出的主要構成。美國財政收入主要由社會保險/退休金(30%)、收入所得稅(60%)以及其他稅收(10%)三大部分組成。而在2008年10月和11月,在美國財政總收入快速下跌的同時,其三部分比重也發(fā)生變化:收入所得稅占據份額明顯下滑,社會保險/退休金比重上升。 美國財政支出方面,主要分為社會保險/醫(yī)療、國防、非國防以及利息支出,在份額比重方面,前三個部分基本維持在30%左右,利息支出維持在10%左右。在2008年10月和11月,政府救助金融危機導致的財政支出大幅上升過程中,包含救助項目資金的非國防項目大幅增加。這里值得注意的是,TARP中剝離銀行等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的支出不計入財政支出項目,而購買銀行優(yōu)先股等方式的資金劃出要計入支出帳戶。因此,救助措施從TARP方案轉向購買銀行優(yōu)先股(2500億美元購買9大商業(yè)銀行優(yōu)先股,750億美元購買地區(qū)性銀行股份)的措施轉移造就了龐大的財政支出。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凡是注明“來源:七禾網”的文章均為七禾網 yfjjl6v.cn版權所有,相關網站或媒體若要轉載須經七禾網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處。若本網站相關內容涉及到其他媒體或公司的版權,請聯(lián)系0571-88212938,我們將及時調整或刪除。
七禾研究中心負責人:翁建平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負責人:相升澳
電話: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產業(yè)中心負責人:洪周璐
電話:15179330356
七禾財富管理中心
電話:13732204374(微信同號)
電話:18657157586(微信同號)
![]() 七禾網 | ![]() 沈良宏觀 | ![]() 七禾調研 | ![]() 價值投資君 | ![]() 七禾網APP安卓&鴻蒙 | ![]() 七禾網APP蘋果 | ![]() 七禾網投顧平臺 | ![]() 傅海棠自媒體 | ![]() 沈良自媒體 |
? 七禾網 浙ICP備09012462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10119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浙B2-20110481]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浙字第056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