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察背景 2023年菜系供需博弈愈演愈烈。菜油終端需求表現較差,菜粕逐步進入水產淡季,加之油廠壓榨利潤呈現負增長態(tài)勢。宏觀以及油脂延續(xù)悲觀情緒,目前價格低于往年同期。 油脂在經歷一年的跌勢之后,于六月初開始大幅上漲,在宏觀、生柴、天氣等因素的影響下,市場對油脂基本面改善的預期越來越強。川渝作為全國重要的油脂消費地,當地的油脂供需也是全國的一個縮影,同時,國產菜籽產量也頗受市場關注。為深入了解2023年菜系種植、生產、加工、收購、倉儲、進出口等全產業(yè)鏈現狀和發(fā)展情況,走進川渝主產區(qū)和主銷區(qū),考察實際情況。 二、調研企業(yè) 1、德陽某食品有限公司 主營濃香菜籽油,一級菜油到四級菜油,產能1400噸/天,貿易量約50萬噸/年,有10萬噸小榨菜籽產能,菜油業(yè)務占到主營的80-90%。 企業(yè)觀點: 1)目前庫存很低,下游渠道庫存也低。因三峽檢修以及水位問題,導致過閘時間延長,以前20天能到的貨,現在需要40天。而低庫存的問題能不能解決,主要還是看華東的船只能不能進到川內,預計這種情況還要持續(xù)半個月。 2)中包裝今年銷量好,小包裝油在上半年消費沒有增長,但下半年應該會有起色。 3)四川的菜籽產量有一定下降,由于去年高溫干旱導致菜籽質量差,出油率下降,導致今年的播種面積受到一定影響。 4)濃香型菜油受到生物科技的影響越來越大(用酶催化蛋白,分解出相似的香味,生產100噸這樣的油只需要用到5噸菜籽),未來對小榨的濃香菜油需求并不看好,認為會被替代。 5)銷區(qū)以川渝地區(qū)為主,主要制作火鍋底料等,通常會對比三級菜油與一級豆油的價格,使用二者價格更低的油品進行生產。 2、某糧油貿易有限公司 企業(yè)承儲30萬噸糧食,其中油脂不到6萬噸,庫容7.5萬噸。2020年6月開始參與油脂貿易,一年10多萬噸的油脂貿易量,以一豆、三菜為主。一年糧食和油脂的吞吐量為150萬噸左右。 企業(yè)觀點: 1)往年豆油貿易居多,占比達70-80%,但今年只有40%。今年油脂的整體消費增幅在70-80%。 2)認為川內的油菜種植面積下降,因為勞務人員減少。 3)三峽大壩正常情況下只需兩周,但近一段時間會往后延遲幾天至一周?,F貨菜油之所以感覺偏緊的原因在于,六至八月份剛好趕上花椒收獲(一旦采摘下來,必須要在幾小時內用菜油炒制才能保留香味),而花椒生產一年一季(川內花椒油年產量約六到八萬噸)。 4)制作花椒要用的原料是一級菜油,但三菜到一菜的價差為250元/噸,而非轉基2因毛菜油精煉成一菜只需100元/噸,所以企業(yè)更多的是用毛菜油壓榨來制一菜,并非直接購買一菜,這個現象在今年尤其明顯。 5)豆油出貨情況很差,往年同期300-400噸/天,但今年只有50-100噸/天。如果豆油盤面繼續(xù)上漲,那么基差可能要下跌,甚至貼水,對豆油基差較為悲觀,所以現在豆油的基差頭寸為負。 6)8-9月菜籽確實較少,菜油數量有限,但7月份壓力最大,因廣西可能向川內移庫?;罘矫婵春?/span>8-9月基差。 3、某糧油飼料有限公司 該企業(yè)國產小榨菜籽日產能為260噸,大豆產能170噸/日,年壓榨量在40萬噸,自產油脂為8萬噸,精煉線有兩條:900與300噸/日。廠內生產是按需求節(jié)奏走,共計銷售43個單品,小品種包含棉油、米糠油、起酥油等,所以小罐居多,總庫容7萬噸,目前庫存4萬噸。 企業(yè)觀點: 1)三峽過閘延遲的問題對該企業(yè)影響不大,因為各地運費相差不到50元/噸,所以可選擇的余地較大,選擇鐵路運輸也可以。 2)以前散油的貿易量是包裝油的兩倍,但現在中小包裝油需求好起來了。餐飲較去年同期只增加9%,散油下降30%左右,出貨比去年少一半。散油消費下降的原因在于食品加工業(yè)不行,泡菜、炒料、小食品的需求明顯下滑。從餐館上座率也能看出當下餐飲消費較差。 3)國產菜籽產量對行情沒有影響,因為供給比較有限,且2014年之后國產菜籽很難流入大榨(機械化收獲會浪費10%的產量)。小包裝油的價格很難調整,只有中包裝油和行情關系較大。 4)川渝地區(qū)庫存一直較低,企業(yè)規(guī)模小,下游沒有囤貨的習慣。工廠的庫存一般也就在一兩天,油脂的庫存主要都在油廠。 5)豆粕銷售沒有壓力,目前處于停機狀態(tài)。 4、某糧油有限公司 設立之初以大宗貿易為主,2018年8月開始進行糧油貿易,年銷量30萬噸左右,以豆菜油為主,豆油占40%,棉油一年2-3萬噸,中小包裝銷量6萬噸,餐飲供貨以豆油為主,品牌建設以菜油為主。采購區(qū)域主要在華東、兩廣、新疆,非轉基因菜油一個月貿易量在3000-4000噸,今年只有1000-2000噸/月。公司嚴格套保。 企業(yè)觀點: 1)餐飲消費會上升,但家庭消費會下降,菜油的需求會減少,油脂整體消費還是在增加。 2)今年湖北地區(qū)菜籽產量略有減少。四川當前菜籽收購價是3.3元,之前3.5-3.6也有成交,而現在湖北地區(qū)的菜籽能流入川內,說明川內菜籽收購價偏高,安徽、江蘇菜籽上市后,菜籽價格可能會下來。 3)因高溫限電,疊加大運會,會影響到交通物流,引發(fā)下游提前備貨,豆油消費會轉好??春盟募径认M,一般元旦前、春節(jié)后,川渝的消費都比較好,而五-八月份4處于淡季。 4)新疆一年棉油產量60萬噸左右,疆內消費一半,剩余一半出疆。棉油有一定的替代性,貿易量有所增加。棉油、米糠油對標三級豆油,價差只在一兩百之內不會發(fā)生替代。 5、成都周邊小榨(簡陽地區(qū)) 主營本地菜籽小榨,去年壓榨量50-60萬斤左右。既收菜籽,也做代加工。 企業(yè)觀點: 1)認為周邊菜籽的種植面積未下降,但單產從300-400斤/畝,減少到了100-200斤/畝,主要受去年冬季至今年春季的干旱所致。今年菜籽凈收購價3.2-3.3元/斤。 2)今年菜籽收獲進展比較慢,截至當前共收購20萬斤菜籽,去年同期已收40萬斤。因含油率低,不愿采購,而種植戶認為當前價格低,也不愿意賣。 3)今年菜油不好賣:包裝油搶占了一部分市場;消費需求有所下降,菜籽賣不上價,養(yǎng)殖也虧損。 4)目前壓榨出來的菜餅(含油5-6%)不愿意賣,因當前價格偏低。因菜餅含油,只要不接觸到水分,保持干燥,就能儲存很久,所以到十二月份再賣也不遲。 5)因飲食習慣,當地菜籽以熟榨為主,少部分進行生榨的,而生榨的成本較高,且出油率較熟榨低3-4個點,當地人也不喜歡生榨菜油的口感。 6、自貢某油脂工業(yè)有限公司 公司包括冷鏈、倉儲、物流等業(yè)務,其中壓榨設計產能3000噸/天,精煉600噸/天。因缺豆,開機率相對偏低,自2019年開始試運行,2020年全年加工18萬噸,2021年加工20萬噸,2022年加工4-5萬噸大豆,以代加工為主,同時也有包裝油代加工業(yè)務。豆油庫容2.4萬噸,豆粕庫存2萬噸。 企業(yè)觀點: 1)川內菜籽種植面積減少,單產增加;湖北菜籽到川內賣價3.2-3.5元/斤,比川內價格低。 2)川渝地區(qū)植物油總消費在180-200萬噸,豆油占到六成,菜油占到四成。 3)現在沒有散油賣了,中包裝油比往年銷售低30%。認為未來中包裝油會下降,小包裝油會增加。下半年由于節(jié)日多,消費會好些。 4)最弱的是棕櫚油,比較看好菜油。 5)三峽大壩檢修對企業(yè)影響不大,因企業(yè)主要采用鐵路運輸,選擇較多,可以從其它地方進。也正是因為鐵路運輸成本高,導致油廠開機率偏低。當前華東和華南到川渝地區(qū)豆油價差無法順價主要因為各地運費差異不大,油脂流入路徑較多。 6)調和油比例對濃香菜油的影響約5-8%。 7)川渝有9家壓榨,一天產能2萬噸,四川從傳統(tǒng)的銷區(qū)變成了產區(qū),目前產能處于過剩。將所有產能開到50%,就能滿足川渝地區(qū)的需求。 8)此前因環(huán)保問題,成都及周邊大量養(yǎng)殖企業(yè)外遷至川南地區(qū),新建飼料廠多,6大概有十幾萬噸的豆粕需求,川南核心區(qū)域每個月3-4萬噸豆粕需求。 7、瀘州某糧油工業(yè)有限公司 產能2500噸,精煉600噸,今年計劃壓榨60萬噸左右,銷售覆蓋川內為主,80-90%在川內銷售,下游有90%以上面向終端,以包裝油廠為主,覆蓋宜賓、內江、眉山、德陽等地,一般到川南運費70-80元/噸,除非貨很緊張才會向重慶倒流。 豆油庫容2.3-2.4萬噸,庫存一般維持在2000噸左右(原油+成品油);豆粕庫容1.4-1.5萬噸,庫存1000噸左右(常規(guī)下43%蛋白的有2000噸,46%的有2000噸,總共4-5000噸是正常水平);大豆庫容5萬噸,庫存維持在2-3萬噸。 企業(yè)觀點: 1)端午節(jié)之前消費不行,貨物賣不動,下游也不愿意提貨,端午節(jié)之后提貨積極性轉好,終端庫存低。 2)下游的買貨節(jié)奏變了,頻率高,少量那,主要還是資金壓力大。 3)預計7月下旬消費需求好轉,7月下旬價格進入安全區(qū)(跌也跌不到哪兒去,下游愿意拿貨)。 4)市場情緒悲觀,認為后面大豆多,那么現在買不買就無所謂,近期下游心態(tài)有轉變,開始轉為不排斥買貨了。 5)上漲空間不大,下跌空間也不大,豆油7800左右。 6)三峽水位問題影響川內,因為大豆到重慶就上不來了,運力與去年同期延期一7到一個半月,以前舟山大豆一個半月就能到,現在還在榨三月份的舟山大豆。按照往年的慣例,五、六月份應該會漲水位。重慶段到朝天門、江津這一段出了問題,在河流轉彎的地方,有的地方水位很淺。 8、重慶某糧油有限公司 公司主要做糧油板塊,包括飼料和糧油,飼料方面直接在產地收購,給儲備和飼料廠做供應,油脂板塊主要做貿易,包括重慶本地和華東、華南,公司目前期貨工具以套保為主,現貨方面主做基差交易,下游為食品加工廠與貿易商(占三分之一)。 企業(yè)觀點: 1)基差有反彈跡象,對7-9月基差相對看好,因重慶地區(qū)八月限電,同時也是銷售旺季。限電對散油影響很大,因為工廠優(yōu)先滿足包裝油生產。旺季預計能持續(xù)到十月份。 2)有關三峽過閘變慢的看法:柴油降價令小船(2000噸運力)變多,等待時間變長。以前過閘5-7天,現在15天。 3)重慶用包裝油比較多,但餐飲用菜油的不多,豆菜價差超過800,就不會用菜油。 9、某實業(yè)有限公司 主要進行豆棕菜貿易,每年油脂貿易量60-70萬噸左右,每個月1-2船菜籽進口,菜籽以工廠代工為主,菜油產出500-600噸/天,加工菜籽20000噸/月。華東地區(qū)做毛菜的進口和內貿頭寸管理。西南地區(qū)主要針對成都罐裝工廠客戶和貿易商,罐裝廠居8多。 企業(yè)觀點: 1)川渝地區(qū)菜油的工廠+儲備庫存不低于十幾萬噸。2019年菜油消費15萬噸/月,2020年為13萬噸,2022年稍微好點,14-15萬噸,2023年預計超過15萬噸。餐飲消費還行,但食品加工非常差。 2)華東菜油出庫困難,隨用隨買,不愿備遠月頭寸,11-1月合約沒人詢價,包裝油運到超市后,沒地方放(消費差),進口利潤倒掛,不看好后期基差走勢。 3)今年貿易商手上頭寸少,且只拿現貨價,遠月合同不拿。 4)7月消費差點,8、9月會好些(八月初會漲水,船過不來,而下游庫存低) 5)棕櫚油川內消費220萬噸/年。 三、調研總結 1、多年來因國產菜籽大榨難以給出合適的利潤,多流入小榨,而這之中又有相當一部分流入鄉(xiāng)村小作坊去生產濃香菜籽油。今年國產菜籽收購節(jié)奏普遍偏慢,一方面因菜籽受干旱的影響,出油率偏低,質量差,另一方面因收購價較低,農戶惜售意愿較強。從企業(yè)了解到,當前國產菜籽收購量普遍不到去年同期的一半,而湖北菜籽流入川內的情況比較多見,隨著安徽、江蘇菜籽上市后,國產菜籽價格有望回落。 2、進口菜油觀點:目前渠道庫存普遍偏低,看好菜油后市,因當前加拿大新季菜籽正在生長,進口菜籽以及相關產品將處于去庫狀態(tài)。非轉菜油:俄羅斯新菜籽要在9月后才能運抵國內,而今年國產菜籽在收購節(jié)奏上也偏慢,且六至八月當地有制作藤椒910油的習慣,三峽大壩因水位問題導致過閘變慢,當前川內地區(qū)非轉菜油較為緊缺。需要關注的是,廣西地區(qū)、華東地區(qū)對川內的菜油移庫情況。 3、今年一季度消費較好,但二季度開始普遍轉差。而豆菜油消費分化也較大,豆油需求下滑較大,貿易商表示出貨困難,即便是盤面上漲也未能刺激到下游備貨。菜油消費相對較好,一方面因之前豆菜價差低,替代較多,另一方面也有一定的剛需存在(如藤椒油備貨)。多數企業(yè)看好接下來三四個月需求,一方面是高溫限電、大學生運動會的舉辦,下游會提前準備,另一方面是傳統(tǒng)的雙節(jié)備貨,需求會好轉。 4、豆油方面,企業(yè)心態(tài)分化較大,部分企業(yè)看好8-10月豆油基差,認為豆油基差已經開始反彈,未來考慮滾動做多。也有企業(yè)對豆油較為悲觀,認為未來無論是川內還是沿海,豆油還是以累庫為主,基差甚至有可能會轉負。 5、近些年四川由傳統(tǒng)的銷區(qū)變產區(qū),無論是大豆壓榨產能,還是精煉產能,都在增加。目前川渝地區(qū)共7家規(guī)模較大的油廠,壓榨產能在14500噸/日。但產能有所過剩,有企業(yè)表示,開機率只要達50%,就能夠滿足川渝地區(qū)的消費需求了。隨著精煉產能的增加,未來川內對毛油的需求要大于三級油和一級油。 6、在貿易模式方面,川內的油脂油料產業(yè)鏈以基差點價模式為主,一口價占比不到兩成。 七禾帶你去調研,最新調研活動請掃碼咨詢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凡是注明“來源:七禾網”的文章均為七禾網 yfjjl6v.cn版權所有,相關網站或媒體若要轉載須經七禾網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處。若本網站相關內容涉及到其他媒體或公司的版權,請聯(lián)系0571-88212938,我們將及時調整或刪除。
七禾研究中心負責人:翁建平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負責人:相升澳
電話: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產業(yè)中心負責人:洪周璐
電話:15179330356
七禾財富管理中心
電話:13732204374(微信同號)
電話:18657157586(微信同號)
七禾網 | 沈良宏觀 | 七禾調研 | 價值投資君 | 七禾網APP安卓&鴻蒙 | 七禾網APP蘋果 | 七禾網投顧平臺 | 傅海棠自媒體 | 沈良自媒體 |
? 七禾網 浙ICP備09012462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10119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浙B2-20110481]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浙字第056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