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種跡象表明,廣州期盼已久的期貨交易所將迎來揭牌時刻。 12月7日,廣州一家期貨公司的負責人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國內現有的商品交易所以及金融期貨的品種建設已日趨完善。廣州期貨交易所(下稱廣期所)開業(yè)后定位預計將著重于特色化發(fā)展,創(chuàng)新型交易所或是重點努力的方向,比如嘗試推出跨境交易的新品種,在外匯結算方面進行突破。 廣州市常務副市長陳志英已于11月底公開表示,廣期所已獲得國務院批準籌建,計劃年內掛牌運營。這意味著,今年年內或將迎來中國內地第五家期貨交易所。 廣期所掛牌在即,首發(fā)產品依然未公布。之前呼聲最高的碳排放期貨似乎難以成行。 今年5月,生態(tài)環(huán)境部回復相關部門表示,由于目前碳排放現貨市場尚未啟動運行,現階段推出碳排放期貨條件不成熟,建議廣州期貨交易所設立方案中刪除碳排放期貨相關表述。 據5月發(fā)布的《關于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qū)建設的意見》,廣期所與綠色金融高度相關,大灣區(qū)將開展碳排放交易外匯試點,允許通過粵港澳大灣區(qū)內的境外投資者以外匯或人民幣參與粵港澳大灣區(qū)內地碳排放權交易。 12月7日,中大期貨首席研究員景川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經濟發(fā)展到目前的階段,需要總量可控,資源配置更合理的解決方法,而交易所的市場化手段呼聲比較高,也更合理,如交易所能推出一些綠色金融的交易品種,通過市場化的方式解決會更好一些,推出時間越快越好。 而東證期貨研究院主管金曉則認為,廣期所首個推出的產品仍可能是碳排放權期貨,而在推出模式上或將參考特定品種對外開放的模式,借助碳排放權期貨交易來綁定人民幣結算交易,在推出之初直接引進境外交易者,或將涉及在岸、離岸人民幣交易中心對接的問題。 曲折籌備路 陳志英表示,廣期所的成功設立,不僅進一步完善了我國資本市場體系的建設,也將助力粵港澳大灣區(qū)掌握金融商品和大宗商品的定價權,極大提升廣東乃至全國的大宗商品戰(zhàn)略安全,同時圍繞廣期所將聚集一批銀行、證券、基金、期貨公司等金融機構及總部企業(yè),增強廣州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目前,廣東省擁有21家期貨公司,數量僅次于上海。同時,還擁有195家期貨營業(yè)部,僅次于浙江。期貨業(yè)務、從業(yè)者數量穩(wěn)居全國前列。 廣州的期貨交易所在1996年開始的全國期貨業(yè)清理整頓中被關停取締。從2006年開始,廣東省與廣州市開始踏上啟動恢復設立期貨交易所的路途。 但進展始終緩慢。直到2016年,證監(jiān)會與發(fā)改委才達成建設廣州期貨交易所的共識。不過此后三年,建立廣州期貨交易所的計劃再次石沉大海。 直到2019年2月中央發(fā)布《粵港澳大灣區(qū)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其中提到支持廣州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chuàng)新試驗區(qū),研究設立以碳排放為首個品種的創(chuàng)新型期貨交易所。具體而言,要依托廣州綠色金融改革創(chuàng)新試驗區(qū),建立完善粵港澳大灣區(qū)綠色金融合作工作機制,研究設立廣州期貨交易所。 5月,由央行、銀保監(jiān)會、證監(jiān)會、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fā)布《關于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qū)建設的意見》,再次提出研究設立廣州期貨交易所。 10月9日,國務院正式批準予以建立廣州期貨交易所。在同一天,證監(jiān)會開始成立廣州期貨交易所籌備組,正式開始籌建工作,標志創(chuàng)建工作正式進入實質性階段。 市場觀點普遍認為,廣州期貨交易所值得期待。它不僅將服務粵港澳大灣區(qū)金融對外開放與產業(yè)建設,還將加快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步伐。 目前,國內的期貨交易所有上海期貨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和大連商品交易所。這四個期交所的交易品種各有側重,鄭州主要是小麥、棉花、白糖等農作物,大連主要是大豆、玉米等糧食品種,上期所主要是有色金屬、燃料油、天然橡膠等,中金所(上海)主要是股指期貨、國債期貨等。 市場關注首發(fā)產品 此前規(guī)劃廣期所的首個產品是碳排放期貨,從目前的信息來看,它似乎趕不上首發(fā)。 12月6日,廣州一位綠色金融研究人員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生態(tài)環(huán)境部對于碳期貨的意見也是基于目前全國碳市場的現貨交易還沒有開展,推出一個全國范圍的碳期貨還需要全國碳市場的現貨交易的穩(wěn)定運行來作為基礎,當前推出碳期貨的時機的確還不成熟。 同日,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周杰俁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碳排放權本身就是具有金融屬性,碳期貨交易在EU-ETS(歐盟碳排放機制)已較為成熟,可以作為期貨交易產品。但現在國內相關的監(jiān)管機制、法律法規(guī)和部門規(guī)章等還沒未充分完善,對碳期貨仍在初步探索階段。” 碳排放期貨的推出,或許只是時機問題。 周杰俁認為,全國范圍來看,如果碳現貨和碳期貨都在同一個統(tǒng)一平臺進行交易,碳期貨因衍生品的風險規(guī)避作用將會吸引履約企業(yè)和金融機構參與,同時由于保證金交易對資金占用更少,活躍程度應高于現貨市場。 廣期所首發(fā)產品牽動各界的關注。 今年9月,廣州市政府表示,下一步建議報請省政府向國務院請示,懇請國務院批準同意不再限定廣州期貨交易所以碳排放權作為首個上市品種,將上市品種調整拓展為“服務綠色發(fā)展、粵港澳大灣區(qū)及‘一帶一路’建設的期貨品種”。 景川認為,期貨交易所的產品特征是可度量可標準化,而綠色金融范疇的產品非常多,但這些綠色金融產品能否進行標準化,從而進入交易所進行交易,這是個重要的問題。 綠色金融確實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比碳排放權要大得多,綠色金融除了氣候金融以外還包括水、空氣、重金屬、固廢等等,氣候金融(氣候投融資)包括減緩(減少碳排放)和適應(適應氣候變化)兩個方面,碳交易只是減緩的一個組成部分。 事實上,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在《關于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qū)建設的意見》中,廣州期貨交易所在未來將會涵蓋科技、綠色、金融、環(huán)保等新興的產業(yè)。換言之,廣期所有別于其他交易所,將是一個全方位多領域覆蓋的交易所。 責任編輯:七禾編輯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凡是注明“來源:七禾網”的文章均為七禾網 yfjjl6v.cn版權所有,相關網站或媒體若要轉載須經七禾網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處。若本網站相關內容涉及到其他媒體或公司的版權,請聯系0571-88212938,我們將及時調整或刪除。
七禾研究中心負責人:翁建平
電話: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負責人:相升澳
電話: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產業(yè)中心負責人:洪周璐
電話:15179330356
七禾財富管理中心
電話:13732204374(微信同號)
電話:18657157586(微信同號)
![]() 七禾網 | ![]() 沈良宏觀 | ![]() 七禾調研 | ![]() 價值投資君 | ![]() 七禾網APP安卓&鴻蒙 | ![]() 七禾網APP蘋果 | ![]() 七禾網投顧平臺 | ![]() 傅海棠自媒體 | ![]() 沈良自媒體 |
? 七禾網 浙ICP備09012462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10119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浙B2-20110481]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浙字第05637號]